民国上海黑帮大亨的远见:送15岁儿子参加新四军,解放后安享晚年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2-14 16:19:01
前 言

民国时期,上海滩黑帮林立,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人名噪一时。

然而,在这群风云人物之中,有一位来自苏北的大亨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最终不仅得以善终,还成为了新中国的拥护者。

这位苏北大亨究竟是谁?他又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经历?

黑帮大亨

顾竹轩,1885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一个贫寒农家,家中子女众多,生活的重担早早地落在了他稚嫩的肩上。

16岁那年,苏北遭遇严重灾荒,为了求生,顾竹轩毅然决然地跟随难民潮,踏上了前往上海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

初抵上海,顾竹轩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从事最底层的体力劳动 —— 拉黄包车。

在那个时代,黄包车是上海的主要交通工具,拉车的苦力们每日风里来雨里去,收入微薄,生活艰辛。

然而,顾竹轩从不言苦,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直至深夜,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在黄包车夫中崭露头角。

他性格豪爽,乐于助人,经常为同行排忧解难,因此在苏北帮黄包车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顾竹轩经人介绍,拜入青帮大字辈刘登阶门下,成为青帮 “通” 字辈成员,辈分甚至高于后来的杜月笙。

有了青帮的背景,他顺利进入公共租界巡捕房,成为了一名华探。

在巡捕房任职期间,顾竹轩虽然薪水微薄,但他却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社会经验。

他凭借着聪明才智和果敢决断,逐渐在巡捕房站稳了脚跟,结识了许多有权有势的人物。

几年后,他辞去巡捕房的工作,用积攒下来的积蓄在闸北开办了自己的车行。

凭借之前在巡捕房积累的人脉,他车行的黄包车生意日益兴隆,逐渐成为了人力车行业的佼佼者。

随着财富和势力的增长,顾竹轩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他开始涉足其他行业,与人合伙在闸北开办同庆舞台,上演江淮戏,又开设德胜茶楼,成为了苏北帮的聚集地。

1923年,顾竹轩独资经营天蟾舞台,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天蟾舞台地理位置优越,装修豪华,他更是不惜重金邀请京剧名角前来演出。

一时间,天蟾舞台门庭若市,成为了上海最著名的戏院之一。

顾竹轩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人物,被尊称为 “江北大亨”。

义胆热肠

1927年 “四・一二” 事变后,工运大队长姜维新在分发罢工工人安置费时不幸被捕,并从他身上搜出了其兄姜维山在天蟾舞台的服务证件,随后被递解至龙华的淞沪警备司令部。

得知此事后,姜维山迅速向顾竹轩求助。

当侦缉队前来天蟾舞台查核时,顾竹轩机智地假认姜维新为该舞台的工作人员,并借招待前来查核的警员吃饭之机,巧妙地避开英籍警员,疏通华籍警员将姜案查办时间后移,为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后,在我党与顾竹轩的共同努力下,姜维新最终得以保释。

姜维新向周恩来汇报时,周总理对顾竹轩的可靠表示了肯定。

姜维新晚年回忆中提及,当年被抓到龙华的共有20多人,但最终获释的仅有二三人,足见顾竹轩营救之不易。

上海沦陷后,日伪警察局局长卢英诱逼顾竹轩投敌,顾竹轩坚决回拒说:“我死也不当汉奸。”

1943年春,华中局决定派遣喻屏夫妇前往延安参加整风学习,选择经上海转道北方的路线。

这一任务非比寻常,需要借助特殊的社会关系。

于是,盐阜区委组织部干部科长唐君熙出面,委托时任建阳县参议员的我党人员顾叔平,借助其叔父顾竹轩的地位与影响,护送喻屏夫妇赴沪。

途中虽遇到诸多麻烦,但在顾叔平及其堂兄顾月波的协助下,利用顾竹轩在东、泰两地的社会关系,一一化险为夷,并成功搞到了去上海的特别通行证。

抵沪后,顾竹轩为保证喻屏夫妇的安全,将他们掩藏在牯岭路的地藏寺里。

同时,他还在老宅设宴招待喻氏夫妇,席间喻屏得知顾竹轩“重义气,讲面子”的特点,便主动请托他弄张去延安的通行证。

顾竹轩当即慨然答应,并花费巨资买通了日军机关办事的中国人,为喻屏夫妇搞到了一张由上海去太原的 “大日本 xx 部队护照”。此外,他还写了封信给正在北方演出的京剧名伶李桂春,托他帮助喻夫妇解决困难。

然而,就在顾叔平离开后,日本宪兵队的便衣队突然到天蟾舞台和迎春坊老宅搜查,虽未搜到任何证据,但仍将顾竹轩的内弟张健飞抓走,并将顾竹轩关了三天。

最终,因顾家花钱托人营救且宪兵队抓不到任何证据,顾竹轩才得以释放。

喻屏后来回忆说,顾竹轩 “为人很好,有政治头脑,肯帮助人”。

在抗日战争年代,顾竹轩还为新四军运送军需物资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据一些曾为新四军采购军需物资的行商们讲述,有些禁运物资往往通过顾竹轩的关系,由设在浦东的日商三井洋行煤栈码头偷运出吴淞口。

这些事无不彰显了顾竹轩的慷慨仗义与对革命的坚定支持。

送子参军

当时的上海滩复杂多变,黑帮势力纷争不断。

顾竹轩凭借个人努力与智慧,在青帮中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苏北帮的老大。

然而,他的崛起触动了其他黑帮势力的利益,尤其是黄金荣和杜月笙,双方矛盾日益激化。

顾竹轩与黄金荣的矛盾,源于两人虽同属青帮,但派系不同,利益诉求各异。

黄金荣作为法租界巡捕房的督察长,权势显赫,主要势力范围在法租界和南市。

而顾竹轩则在公共租界巡捕房任职华探,后在闸北开设车行、戏院,势力逐渐壮大。

随着顾竹轩的崛起,双方在黄包车、戏院、赌场等行业均产生利益冲突。

1933年,大世界游乐场经理唐嘉鹏被枪杀,成为顾竹轩与黄金荣矛盾的爆发点。

唐嘉鹏原是顾竹轩的手下,后背叛投靠黄金荣,并挖走天蟾舞台的名角。

顾竹轩怒而指使手下王兴高将唐嘉鹏枪杀。

此事激怒了黄金荣,他视此为顾竹轩的公然挑衅,联合杜月笙,利用法租界势力将顾竹轩抓捕归案,并以教唆杀人罪告上法庭。

顾竹轩虽极力辩护,但因证据确凿,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此事直到1953年,黄金荣临死前曾在钧培里亲口对顾竹轩表示道歉,说:“唐嘉鹏的事你受冤枉了,对不起你,无论如何要原谅我。”

入狱后,顾竹轩的事业遭受重创,天蟾舞台等产业逐渐衰落,手下们也各奔前程。

在狱中,顾竹轩深刻反思,意识到黑帮争斗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与损失。

他开始思考,是否应继续在这条充满血腥与罪恶的道路上徘徊。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当时抗日战争烽火连天,国共携手御敌。

顾竹轩目睹共产党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纪律严明,英勇无畏,与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对比。

在与我党的接触中,顾竹轩深受其理念和精神打动,主动与地下组织联系,提供帮助。

1943年秋,他毅然决定送15岁的儿子顾乃瑾送往苏北根据地参加新四军。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此举显得尤为勇敢。

顾竹轩深知,只有赶走侵略者,国家才能安宁。他希望儿子在新四军中锻炼成长,为国家和民族解放贡献力量。

顾乃瑾听从父亲安排,踏上前往苏北根据地的征程。

在新四军中,他被分配到文工团,表演节目鼓舞士气,还积极参与战斗,与战友并肩作战。

在艰苦环境中,顾乃瑾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

安稳晚年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这座历经风雨的城市迎来新生,着手清算旧上海黑帮势力,众多黑帮大佬受到惩处。

黄金荣选择留沪改造,杜月笙则提前逃往香港。

顾竹轩,这位上海滩的黑帮大亨,亦在清算之列。

但因其曾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为我党提供帮助,陈毅市长决定给予宽大处理,亲自将其名从清单中划去,并派员安抚。

1949年8月,他受邀参加上海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陈毅市长亲自探望,勉励其继续服务人民。

顾竹轩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身社会建设,其子顾乃瑾亦在政府部门工作,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顾竹轩晚年生活安稳,远离黑帮纷争,享受天伦之乐。

1956年,顾竹轩在上海病逝,享年71岁。

他的一生从贫苦黄包车夫到黑帮大亨,再到革命支持者,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