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我国或将开建南美"两洋铁路",连接两大洋重塑南美贸易版图

科普大世界 2025-04-21 17:02:33

南美洲距离我国有万里之遥,可以说是在地球的另一侧,去那里建造大型铁路,应该是很多人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而据环球网等媒体4月21日转载美国科技新闻网站(Gizmodo)等媒体的报道称:中国正加速推进一项横跨南美洲的超级工程——"两洋铁路"。这条计划连接巴西大西洋海岸与秘鲁太平洋港口的铁路,被外媒视为"重塑南美贸易版图的地缘经济棋局",其战略意义在中美博弈加剧、全球化逆流涌动的背景下尤为凸显。

根据报道,"两洋铁路"全长约3500公里,东起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港口群,西至秘鲁中资控股的钱凯港,预计穿越巴西、秘鲁及潜在第三国(如玻利维亚或哥伦比亚)领土。项目核心目标是通过陆路直连两大洋,为南美资源出口打造一条"去巴拿马化"的替代通道。

秘鲁钱凯港于2024年11月正式开港,年设计吞吐量达100万标箱,是中资在南美首个全流程控股的深水港。其地理位置可避开巴拿马运河的拥堵,直接辐射亚洲市场。

而巴西内陆枢纽项目已与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等农业大州达成初步合作,未来将通过支线铁路连接亚马逊平原的矿产与农田。

这条铁路项目成立的基础,是一个经济账本经济账本:每艘大型货轮的货物通过这条铁路可节省超百万美元。成本效益分析显示,"两洋铁路"的竞争力远超传统航线:

• 费用对比:5万吨货轮通过巴拿马运河需支付72-75万美元,而铁路联运成本约370万人民币(约合51万美元),单次运输节省超百万美元。

• 时效提升:巴西大豆经传统航线运抵中国需45天,铁路-海运联运可压缩至25天以内,显著提升农产品等时效性商品的竞争力。

• 抗风险能力:绕开巴拿马运河可规避美国对运河运营的政治干预风险,同时降低运河枯水期通行限制的影响。

地缘博弈:中美在南美的战略角力

"两洋铁路"的推进,恰逢中美在拉美影响力此消彼长之际:

1. 供应链重构:中国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570亿美元),铁路建成后,巴西60%以上的大豆出口可绕过美国控制的南美物流体系,直接对接亚洲市场。

2. 基础设施话语权:项目采用中国高铁技术标准,配套建设变电站、通信基站等设施,将深化中国在南美基建领域的标准输出能力。

3. 多极贸易网络:铁路与钱凯港、巴西桑托斯港等节点联动,可形成"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三角贸易闭环,削弱美国主导的泛美贸易体系。

区域影响:南美经济一体化的新引擎

对南美国家而言,"两洋铁路"堪称"经济觉醒之路":

• 巴西:里约港口群将升级为南美"东大门",马托格罗索州等内陆省份的物流成本有望下降30%,推动农业与矿业出口爆发式增长。

• 秘鲁:钱凯港吞吐量预计从目前的50万标箱跃升至2030年的300万标箱,带动沿海经济带发展,巩固其作为南美物流枢纽的地位。

• 中间走廊国:若玻利维亚或哥伦比亚加入,将获得铁路沿线资源开发权,并通过过境费获得稳定财政收入。

挑战与破局:技术、生态与地缘三重考验

尽管前景广阔,项目仍需突破三大瓶颈:

1. 技术攻坚:需穿越亚马逊雨林、安第斯山脉等复杂地形,隧道与桥梁工程占比超40%,对中国基建企业的技术实力提出考验。

2. 生态保护:项目需通过环境评估,平衡开发与雨林保护,可能引入中国"生态红线"管理经验。

3. 地缘平衡:需妥善处理与未参与国(如阿根廷、智利)的关系,避免引发区域猜疑。

巴西前外交官若泽·奥古斯托·德卡斯特罗指出:"两洋铁路不是简单的基建项目,而是南美国家追求经济主权的历史性机遇。它证明发展中国家完全有能力通过合作打破单极霸权设置的贸易壁垒。"

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阴云密布,当传统海运通道充满不确定性,"两洋铁路"的汽笛声或将成为新时代的破局之音。这条横跨南美大陆的钢铁动脉,不仅承载着大豆、矿石与集装箱,更寄托着发展中国家突破地缘桎梏、重塑全球贸易版图的雄心。

正如中国古语所言:"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在百年变局之下,中国正以基础设施为笔,在南美大陆书写新的全球化篇章。

消息来源:环球网4月21日报道《美媒:中国重启南美大型铁路项目,或将彻底改变国际贸易》

重磅!俄媒称我国成功试爆“非核氢弹”,威力堪比核弹却无核污染

我国发布全球最快存储器,每秒可存25亿次!比传统闪存快一百万倍

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美媒盛赞我国这座桥梁:全球最高,跨度也最大​

1 阅读:234

科普大世界

简介: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能量,扩展科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