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2024财报超预期,释放了什么信号?

摩羯商业评论 2025-04-15 18:24:31

近日,国内的上市银行陆续公布2024年财报。作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的第一份完整财年报告,银行业对此次发布财报都格外重视。

「摩羯商业评论」注意到,宁波银行在4月9日晚间公布的新财报,以超预期的经营数据和稳定的风控表现,再次巩固了其作为国内头部城商行的地位,并且还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的回报回馈股东。

如果说偶然一年数据亮眼是上市公司的正常现象,那么实现持续增长甚至实现逆势增长,这对于做“送水人”的银行业来说,则意味着在“乌卡时代”(VUCA时代,即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交出了一份价值连城的银行经营答卷。

宁波银行近年来连续的优异表现,是与宁波和浙江同频共振的,给了国内银行业同行许多有益的启示。

2024财报显示,公司总资产31,252.32亿元,比年初增长15.25%;全年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不良贷款率0.76%。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宁波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3万亿,并且实现了连续第 7 年不良贷款率小于 "0.8%" 、连续18年稳居1%以下的不俗成就,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展现出罕见的稳定性,交出了一份“质效双升”的答卷,成为城商行资产质量标杆。

近年来,无论是疫情影响,国内各行业转型压力,还是国际宏观形势造成的不利因素,都对国内银行业带来严峻挑战,用经济学流行的说法,就是进入了“乌卡时代”。

而宁波银行能够在“乌卡时代”中交出一份质效双升的答卷,既有客观上的有利条件,也有宁波银行主观上的奋发精进与科学管理。

先看客观层面。

浙江省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大本营,自古以来起民营经济就最为活跃,据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册总量已达350.5万家,同比增长5.4%,贡献了全省超7成税收。

此外,宁波银行所在的宁波,又是时代大潮中不断创造奇迹的城市。

2024年,宁波GDP同比增长5.4%达到18147.7亿元,而这距离宁波GDP突破万亿元刚刚过去7年。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

以上,均是宁波银行交出优质经营答卷的底气。但在“乌卡时代”里能做到“质效双升”,既需要宁波银行自身有砥砺前行的勇气,还需要其拥有科学的方法论和扎实的团队建设。而这两者也正是宁波银行近年来修炼的内功。

在宁波银行管理层自我总结经营业绩,是因为“全面推动「五篇大文章」落地,秉承‘真心对客户好’的理念,坚持‘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努力用专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继续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根据「摩羯商业评论」对银行业的观察,这个总结是很到位的。

自1983年开始,中国的金融改革以每十年为一个波段进行自我迭代。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远大目标,首次提出了金融行业要做好「五篇大文章」,并于202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五篇大文章」分别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是金融行业的共同目标。但对于具体的银行业而言,每一家银行的资源优势区别很大,如何拓长板、补短板,考验着每一家银行的经营智慧。

而面对“乌卡时代”考题,宁波银行的战略,就是坚持“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

比如,基于浙江省、宁波地区的民营企业生态发达的特点,宁波银行在授信中小企业、扶持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优秀案例频出。

宁波一家轴承制造企业搬进新厂房后,需要购置设备及原材料,有一定资金缺口。宁波银行业务人员获悉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对接,为企业提供普惠信用贷款方案,获得企业主认可。企业最终获得信用贷款300万元,解决了当前的生产经营困难。

再比如,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花木种植等,每年需要自筹资金用于贷款周转。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面临资金筹措压力,部分现金流不佳的甚至需要暂停采购,等资金回笼完成授信周转后再进行后续采购,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宁波银行通过“无还本续贷”业务,有效解决了这一难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了服务好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宁波银行通过开放银行,将银行的系统无缝对接到客户的数字生态中,用“鲲鹏司库”、“五管二宝”赋能客户数字化发展,用“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美好生活”三个To B、To C端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元而高效的服务。

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宁波银行同样收获了营收、利润显著增长,不良贷款率低于0.8%的优秀业绩。那一年,宁波银行的总资产为16267亿元。

4年过后,宁波银行不但保持住了营收与利润显著增长的态势,并且还实现了总资产接近翻番,不良贷款率持续控制在0.8%以下。

而且,从2024年营收构成来看,宁波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79.93亿元,同比增长17.32%。在目前我国银行业已进入低利率、低利差、低盈利时代,这个成绩实属出众。

宁波银行为何会这么“稳”?

银行经营素有“无零售不稳、无对公不强、无同业不富”的说法,而宁波银行在2024年的零售转型成效显著:AUM超1.1万亿,私人银行客户资产突破3000亿。

宁波银行的风控意识更是在行业内有口皆碑。据了解,近年来,宁波银行持续完善矩阵式管理体系,实“前端准入、中端风控、后端监督”有效分离,并抓好“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风险管理。”

连续几年的主要经营指标说明,经营很“稳”,是宁波银行在“乌卡时代”中领先行业的Know-How与长板,是宁波银行可以实现穿越周期的保障。在2024财报发布后的自我总结中,宁波银行也将“稳”,排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第二位。

在宁波银行自我总结的核心竞争力中,“金融科技融合创新”被排在第三位,这也是很符合事实的。

因为相比于资本实力更雄厚的“大行”,城商行的科技研发投入的绝对数额相对较少,而且集中服务需求多元化的中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所以对科技创新的针对性要求更高,该领域也更能体现出城商行的科技创新含金量。

从一个案例可以看出宁波银行的科技创新效率。

深圳BS电子公司是全国知名的数码配件生产企业,创新能力突出、业绩优秀,但能耗是其痛点,其一年能耗费用超过500万元。而宁波银行升级后的“波波知了”,为企业提供了能源诊断服务,通过为企业安装能源管理系统,帮企业每年节省电费近20万,而投入仅为几十台电表,总耗费不足3万元。

“波波知了”是宁波银行打造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端对端”的服务与解决方案,平台内汇聚了宁波银行内外部专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经营与管理难题,包括海外拓客助手、智慧水电气等14项专业服务,以及科创企业、进出口企业服务2个特色专区,发挥帮企业拓宽销路找订单“赚好钱”、帮企业降本增效和管理升级“省好钱”等作用。

这正是宁波银行追求高效科技创新,实践“数字金融”的写照。

宁波银行紧密围绕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用“科技﹢系统”打通客户数字化的堵点,持续推进“数实融合”的数字化转型,综合赋能客户数字化发展。

在科技创新之外,作为一家城商行,宁波银行近年来的业务创新也有目共睹,为宁波银行提供了与时代脉搏互动的新动能。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其外贸业务的长足进步,其外贸业务已然成为宁波银行拉开城商行服务差异化的重要支撑。

宁波银行精准抓住了时代机遇,实现了综合服务能力的快速升级,并走出浙江,同时实现外贸客户群体的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已为超200家深圳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跨境结算规模突破20亿美元,已成为大湾区跨境电商企业坚实可靠的金融后盾,而外贸客户群体也为宁波银行带来了增长新动能。

宁波银行收获如此成就并非偶然。

作为全国首家对接外管跨境区块链平台的银行,宁波银行创新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推出全国首创的线上化融资产品——出口极贷,最高额度100万美元。该产品支持企业授信全流程在移动端就可完成,全线上操作、全自动审批,资金快速到账。

大湾区企业科莱德从事车载智能多媒体播放器的研发,通过多种电商平台拓展全球市场,年海关量达3000万美元,资金流相对充裕。然而,在收付汇、结售汇、外汇管理、外币理财等资金管理环节仍面临诸多挑战。

宁波银行深圳分行以科技赋能科莱德,打造智能化跨境金融平台。通过直联跨境电商平台API接口,企业可实时获取订单、物流、资金流信息,系统自动匹配最优结算路径,实现“一键申报、秒级到账”。

2024广交会现场

2024年广交会,已经是宁波银行第三次参加,其向国内外进出口企业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服务产品。

其颇具创新的“网银+APP+小程序”三位一体的数字化方案,全方位满足企业跨境业务需求——外汇金管家小程序支持一键生成收款路径。此外,小程序还能随时跟踪国外客户的货款支付情况,无论是已入账、未入账还是正在途中的款项都能查询到,而且中间行的扣费明细也一目了然。

经过多年发展,宁波银行能在城商行中名列前茅,甚至能够超越一些大型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规模,这并非偶然。

如果说稳定的营收与利润增长,长期低位运行的不良贷款率,两者是宁波银行在“乌卡时代”穿越周期的保障,那么包括外贸业务在内的新动能的出现,就是宁波银行有魄力、有能力与时代共振的证明。

而在「摩羯商业评论」看来,穿越周期的保障与时代共振的证明,是宁波银行基于以下三条经营战略而实现的:

坚守初心使命,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最根本的经营宗旨;

升级商业模式,用“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赋能;

筑牢风险屏障,以稳健经营推动银行长远可持续发展。

0 阅读:0

摩羯商业评论

简介:历史纵深,空间透视,深度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