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多次排名就是在预言未来孩子人生发展结局!

随机游程 2025-03-28 11:51:10

当前中国大陆各地到中考都是各省制定标准,三大主科分数都是不一样,这造成很多网络文章讨论中考相关的考分经验给人一种“混乱”局面。回归根本,其实“初中升高中”的录取考试,本质上就是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的应届学生之间在搞残酷实战“排位赛”!初中的六个“半学期”,孩子多次学校综合排名就是最说明未来社会定位的核心数据!

如何评估自己孩子真正情况?观察多次排名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如果想稳稳进入好学校至少成绩要在这个分数以上才行!好学校的现在都在50%左右“统招”指标到校,需注意,确实不够条件的指标也会转给其他学校名额。一般重点高中分数都是根据学生总体成绩评定的。试卷难度年年在变,去年数学难分数线降,今年简单分数线上涨,但头部学生的排名始终稳定。要知道这不是学校问题,从根本看是社会分三六九等固化必然引发的结果,所以家长做到对自己孩子未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所以家长做到对自己孩子未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每个成年人都有过初中这三年,在这段时间出现“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赛道上,大家回想一下就会发现,真正决定胜负的并不是起跑时的爆发力,而是持续奔跑的耐力和信心。差距并不是两三天拉开的,而是经年累月的慢慢形成。现阶段中国各地,如果细心去看下成绩分布图都是差不多的,即都是差学生不多的“倒金字塔”形状。七年级和八上,对于大群“中位数”学生看似都在伯仲之间,但为什么到了八下乃至后期出现难以逾越的鸿沟呢?比如说“几何和函数”多变的数学,如果120分制,仅仅学校教育下想考100分或许还不难,但想考有“拔高题”110分,确实是超级难!

为什么会出现差距?不仅仅是孩子智商高低因素,很多时候是所在家庭“价值观”决定的!随机游程认为是孩子家庭的“价值观”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就像很多老师家庭和医生家庭还有公务员家庭的孩子普遍学习好,仔细想想,难道他们都是遗传智商吗?不是,哪里都有不能十全十美的人,只是所在家庭氛围在“熏陶”他们,鼓励他们靠近父母工作圈子的文化档次!绝大多数不是家庭支持补考,就是家里有人会题解答。从这些人眼中看到的中考,已不是孩子一个人在奋斗,而是全家在用他们经验数据和过去成功策略在打赢“孩子未来社会位置”争夺战!

别忘了,实际上学生都在有努力提高自己成绩因素,所以说到底,考试全体成绩只是学生之间的智商高低之分。但时间长了,最终困住分数下降者未来人生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对时间的大量挥霍!想达到孩子学习最佳效果,只能用小胜利打败焦虑!和孩子约定完成计划就给他一定奖励或限时间玩游戏。心理学证实,一个正向激励反馈能让学习效率翻倍飙升!

这就像大量过去考试经验总结都一样,初中的数学成绩是完全可以通过反复刷题来提高的。但关键要掌握正确的刷题方法!宁愿刷得少也要吃得透,如果考虑给需要背单词的英语留出时间,就会发现数理化的刷题时间真是有限的,没几个难保证一本练习册能从头做到尾都吃透。在这种未来大学生只需要初中生1/3的赛道上,浪费有效学习时间就是在给需要“大学名额”的对手让路!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