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下成绩排名几乎决定了大部分学生的中考排名。这是很现实的情况,大量数据表明,只有中等生上下几个出现浮动变化。原因就在知识难度的“分水岭”,初二就是爬坡关键期!学习的习惯固化到了学生直接分道扬镳“分水岭”时刻。初二前的学习习惯,如时间管理、错题整理等等尚未定型。如果到初二后,还是放任拖延、依赖补习,就容易形成被动学习模式,到初三是难以做到自主规划复习。
观察初二的数学拉开分数就是平面几何的辅助线逻辑思路和函数初步运用等等。这种抽象思维,如果基础不牢,后续各种综合,就像初三的几何与代数结合那就没戏了。
新增初二的物理则是陷阱布局,什么力学什么光学等概念,出几道多选题都是需要理解公式背后的逻辑知晓。很多并非单纯背诵,若初二没掌握分析方法,到了初三综合题会成为丢分重灾区。
知识积累需要时间连贯性,初二的英语就是这种情况。单词量直接与中考一样。语法问题,时态混淆、从句结构不清,接踵而来。
至于母语的语文,文言文积累不足,到了初三的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就会大量丢分。
所以结果会发现,没有了初二的扎实基础,初三复习时,学生会发现“处处都是此前留下的漏洞”,不得不边学新内容边补旧知识。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效率低下。所以尽量避免偏科,到初三再想补是很难的,毕竟每科都在复习准备占用时间!如果初二在这些科目一旦滞后,初三复习时需要花数倍时间补漏洞,很容易陷入“顾此失彼”的力不从心困境。各科都是在填补过去错误的“时间不够”,这要初三的大部分中下游学生根本无法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