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心电向量的分析

元元的备忘录 2024-03-07 09:18:10

心电图所记录的电位差,体现为心脏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电向量。

当兴奋(动作电位)在心脏传导时,不同心肌细胞在经历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中,形成电偶(本质即为不同部位心肌表面的电位差,如下图)。

电偶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称为电偶向量。整个心脏形成的电偶向量,即为心电向量。

部分去极化的心室所形成的心电向量(黑色箭头):室间隔(兴奋传至)处于去极化,表面为负电;心室壁(兴奋未传至)处于极化,表面为正电(引用自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4thedition)by Guyton)

心电向量方向:心电向量的方向就是电偶的方向,由电偶的负极(Base)指向正极(Apex,如上图箭头方向)。

心电向量大小:心电向量的大小就是电偶的电动势,取决于电偶两极电荷聚集的数目,电荷数目越多,电动势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如上图箭头长度代表)。

*心电向量大小取决于正、负极电荷量对比。若正负电荷总量为100,两极正负电荷比99:1产生的电动势小(心电向量小),而两极正负电荷比50:50产生的电动势大(心电向量大)。

心脏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心电向量形成(特定方向及大小)。而一个心电向量可同时被12个心电图记录导联所记录。

体表心电图导联的负极与正极相连,形成导联的记录轴(Axes,如下图)。

标准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L、aVR、aVF)的记录轴。I:0°,II:60°,III:120°;aVL:-30°,aVR:210°,aVF:90°。(引用自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4thedition)by Guyton)

心电图,就是记录心电向量在体表不同记录轴上的“投影”,即心电向量分析。

还记得中学物理“力的分析”吗?当初可是花费不少精力在那个模块上啊!力和心电向量都是向量,有方向,有大小。所以,心电向量的分析同力的分析。

如下图所示,该时刻心电向量为A,投影至标准肢体导联记录轴,分别形成心电向量B(I导联)、C(II导联)和D(III导联)。这样,向量B、C、D分别在标准肢体导联I、II、III被记录,各自产生一个相应的“点”。

分析瞬时心电向量A,投影至:I导联(B)、II导联(C)、III导联(D)。(引用自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4th edition)by Guyton)

“点”的方向:取决于向量方向与记录导联(正、负极)的关系。心电向量的方向指向记录导联的正极,为“正向(该点位于基线“0”上方)”;反之,心电向量的方向指向记录导联的负极,则为“负向(该点位于基线“0”下方)”。

上图中,3个标准肢体导联记录轴(I、II、III)上分得的心电向量(B、C、D)的方向均指向记录导联的正极,故记录到的点均为“正向”。

“点”与基线的距离:取决于向量的大小(即图中向量箭头长度)。若心脏表面没有电位差,即心电向量为0,则记录到的点在基线上。

上图中,II导联分得向量最大,记录到的点距离基线最远;III导联分得向量最小,记录到的点距离基线最近。

一个时刻,心脏有一个心电向量,同时被12个心电图记录导联各记录到一个“点“。心脏电活动连续变化,”点“就连成了”线“,就是心电图的样子。

来源:生来有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