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抓住5个间谍!贸易战打响后,国内揪出多名叛徒,身份都不简单

Talk科普 2025-04-17 10:58:39

就在昨天,哈尔滨公安局公开通缉了3名美国国家安全局特工——凯瑟琳·威尔逊、罗伯特·思内尔、斯蒂芬·约翰逊,均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下属的“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

今年2月举办的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是他们主要攻击目标之一,他们针对赛事信息系统、保障系统发起网络攻击,试图窃取数据或瘫痪系统。

除此之外,三人还参与了对黑龙江省能源、交通、水利、通信、国防科研院校等关键行业的网络攻击,并涉及对华为等企业的攻击活动。

通过购买多国IP地址、租用海外服务器隐藏来源,并利用微软Windows系统的后门漏洞实施远程操控。

如今,警方已经悬赏通缉了三人,不过,有一种敌人却比外部更可怕,这便是内部间谍,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多起间谍案件,揪出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内鬼”。

他们或隐藏在政府机关,或军工企业,亦或是高校,利用职务之便及各种手段,窃取国家机密,出卖国家利益为境外势力服务,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从窃取文件到网络攻击,间谍活动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也越来越危险,我们该如何防范这些潜伏的威胁?

看不见的战场,就在你身边

你以为间谍都是007那样飞檐走壁、无所不能?现实远比电影残酷,他们可能就是你单位的同事,公园里遇到的“新朋友”,甚至是你家附近那个看着有点“不一样”的外国人。

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间谍案件,其渗透手段之复杂、危害之大,令人震惊,4月份还没过完,国安就已经公开了五个内部间谍的案例。

4月16日国安发布案例——刘某

中国的海域辽阔,是重要的资源宝库,更是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近年来,境外一些间谍机构盯上了这片海域,他们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源,企图盗取我国的情报和科技秘密。

渔民老陈不久前打捞出了一个奇特的物件,想都没想就拨通了国家安全举报热线12339,反映了情况,为了确保安全,老陈决定返回港口。

接到老陈的举报,国家安全机关立刻行动起来,紧急制定方案,几乎在同一时刻,远在国外的秘密机构收到紧急通知:他们部署在水下的高科技窃密设备位置出现剧烈变动!

根据移动的速度和轨迹判断,该设备极有可能已经被打捞,情况紧急,境外机构立刻命令潜藏在我国境内的间谍刘某,立刻赶往目标港口,务必不惜任何代价,将设备夺回。

接到境外指令后,刘某立刻开始行动,他的目标是查明某项装置的去向,如果可以,就用高价买下并尽快秘密运送出境。

其实,刘某的一切行动都在国家安全部门的监控之下,他与境外间谍组织长期勾结,早已引起了注意。

国安派出两组人马:一组和老陈保持联络,实时掌握渔船的位置变化,并协同公安、海警等部门做好全面准备;另一组则继续秘密监视刘某的一举一动,等待时机收网。

渔船慢慢驶进港口,关于老陈捕获“间谍鱼”的消息立刻传开了,刘某也挤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实际上,这是国家安全部门特意散布的假消息。

真正的“间谍鱼”早就转移了,在靠近海岸的地方,由海警配合秘密行动完成转移,老陈船上发现的那个装置,只不过是个用来迷惑视线的替代品而已。

刘某假扮成文物收藏家,主动接近老陈,并且提出了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想要购买老陈的藏品,整个过程,国家安全机关都在密切监视,掌握了全部情况。

国家安全机关以此为线索,层层深入,最终发现并摧毁了一个已经在我国境内秘密活动多年,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境外间谍组织。

4月15日国安发布案例——张某

国家部委涉密岗位工作人员张某,出生于书香门第,学习优良,大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知名高校,毕业后进入市直单位,一步步踏入了国家部委。

虽然学习优良,但其实张某从高中时期便有了一个“癖好”——浏览境外反动网站,正是如此,让她也渐渐产生了反动思想。

进入国家部委后,她长期利用技术手段隐匿身份,主动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投靠,甚至多次因个人矛盾,将窃密和出卖国家秘密作为报复同事、单位及国家的手段。

张某前前后后窃取了近30万份涉密文件,她像一个“幽灵”一样,多次偷偷进入会议室,放置录音设备,进行秘密录音。

人在做天在看,一次机密会议上,因会议录音笔意外掉落引起国家安全机关注意,为了逃避责任,她赶紧把出国手续办好,打算带着那些偷来的大量文件逃走。

不过,在单位的协助之下,国家安全部门迅速控制了张某,避免了情况变得更糟,她将要面临法律的制裁。

4月14日国安发布案例——符某某

符某某系某农业研究所研究员,得到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前往国外高校做访问学者,起初,他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借助国外更先进的实验仪器,完成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但是,他的导师,却劝说他带一些中国的野生稻谷种子资源到国外去,在导师的某种“帮助”下,符某某明明知道是违法的,还是做了。

符某某总共三次偷偷带走了61份水稻种子出国,其中1份为严禁出境的珍稀野生稻,他的所作所为触犯了法律,也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他偷偷带出去的那些种子的资源,对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非常重要,最终,符某某被人民法院认定为 “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 ,并判处有期徒刑2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4月12日国安发布案例——卫某

卫某原为某军工集团下属研究院的网络管理员兼保密员,负责管理涉密网络和文件,由于其岗位涉及大量国家机密,这一身份成为境外间谍机构重点渗透目标。

他原本的生活看似普通,却因为在公园里的一次“偶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日,卫某在单位附近的公园散步时,被伪装成“外国游客”的某国驻华使馆间谍主动搭讪。

这次看似随意的相遇,实际上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圈套,对方以讨论学术、天气等话题拉近关系,随后赠送礼物、邀约聚餐,逐步建立信任。

间谍利用卫某性格孤僻、在单位人际关系紧张的特点,通过情感关怀和高额报酬双重手段进行策反,初期以“咨询费”名义支付小额金钱,后期直接要求核心机密。

而卫某则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多种方式窃取国家秘密,使用移动硬盘批量拷贝涉密文件,用手机偷拍电脑屏幕上的机密资料。

甚至他还偷配领导办公室钥匙,周末伪装加班潜入窃取文件,并偷录内部会议内容,为境外传输窃取的数据。

在涉密期间,卫某共向境外出卖文件1000余份,包括:机密级文件6份(最高保密等级),秘密级文件536份,最终,卫某因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4月11日国安发布案例——郝某

事情的开端要追溯到一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的经历,当时,还在读博士的郝某为了拿到签证,去了某个国家的使馆。

在那里,他碰到了一位主动帮忙的“好心人”,这位“好心人”其实是使馆的工作人员(泰德),泰德主动表示可以帮忙办理签证,还说想和郝某交个朋友。

刚踏入社会的郝某没什么防备,很高兴地接纳了这份“友谊”,殊不知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被境外间谍组织盯上,慢慢走入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

实际上,泰德是某国情报机构安插在使馆的间谍,他注意到郝某的学历背景以及单纯性格,觉得他容易被说服,是个理想的发展对象。

于是,他才有目的地接近郝某,郝某没有防备,向他透露了自己的所有信息,境外间谍通过这些信息,判断郝某很有利用价值,因此将他视为重要目标。

郝某在其“帮忙”下,很顺利地拿到了签证,之后,他们二人经常联系,泰德又是请郝某吃饭,又是送郝某礼物,在国外留学期间,郝某花销很大,泰德就给郝某介绍兼职。

在泰德的帮助下,郝某对他更加信任,也更依赖于这份情谊带来的好处,关系变得更亲密后,泰德把李军介绍给郝某。

李军在郝某留学结束前亮明间谍身份,要求其回国后进入我国核心要害部门工作,郝某同意并与美方签署参谍协议,接受培训和考核。

郝某回国后通过应聘进入中央某部直属研究所,后借调至中央某部负责重要涉密工程,逐步深入国家核心领域。

郝某多次与外国间谍人员秘密接头,提供涉及敏感项目、内部人员情况等情报,收取间谍经费。

经鉴定,这些情报中包含5项属于最高级别的机密、2项属于较高等级的秘密,还有14项属于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所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情报。

由于郝某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他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并且终身剥夺政治权利,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了严重的后果。

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人人有责

这些案例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我国反间谍斗争的一个缩影,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间谍活动威胁,我们必须加强国家安全防范,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普及反间谍知识,国家安全不是一句口号,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只有全民提高警惕,才能筑牢安全防线。

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对涉密单位、军工企业、科研机构等,要加强安全管理,完善保密制度,堵塞安全漏洞,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中来。

那些潜伏在暗处的威胁,或许就在我们身边,只有擦亮双眼,才能防患于未然,记住,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参考资料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