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吕安刘,世人只知陈平周勃之功,其实起最关键作用的却另有其人

黑色纵谈 2025-04-19 09:29:55

【引言】

诛吕扶刘这场大戏里,陈平计谋多,周勃勇猛无比,但背后还有个真正掌控大局的高手。他手握十万雄兵,稳如泰山,等时机一到,果断出手,一下子就斩断了吕家的根基。

【吕家算盘打得响,功臣全成背景墙?】

公元前188年那会儿,吕后一走,汉朝就像没了主心骨,整个国家乱得跟开了锅似的,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得闹腾起来。吕家人啊,明面上是“皇后娘家”,背地里早把朝廷和军队大权都攥得死死的。像那个宰相吕产、将军吕禄,还有南军头头吕更始,全都是手握大权的人物。

看看汉高祖那时候的老臣子们,陈平虽然做了丞相,但他手里没兵权;周勃呢,官拜太尉,却也指挥不动军队。说到皇帝刘盈,嘿,他更像是“摆设皇帝”,真正的权力都在吕家人手里,他就像是吕家扣着的人质一样。

吕家的权力分布挺明确:吕禄掌管北军,吕更始负责南军,长安城和宫廷的重要位置,像卫尉、少府、执金吾这些,都换上了吕家人。整个朝廷,简直成了吕家的天下。重要的军队和政府岗位,全让吕家人给占了,一点空子都不留。

更让人震惊的是,吕家根本不玩暗箱操作,而是直接摊牌。吕产不光是相国,手里还握着选拔地方官的大权,结果汉朝那些郡县里,刺史、太守一大堆都姓吕,吕家开始像宗族一样管理朝政了。为了防止皇族反咬一口,吕家人到处安插眼线,特别是盯着刘氏那些王爷,严格监控,就连哪个王爷家的公子出门打个猎,都得提前报告。

在这个局势动荡不安的时候,长安城里头的权力较量已经默默拉开序幕。明面上,是陈平、周勃跟吕家人之间的较量,但实际上,整个长安的当官儿的、读书人和皇族后代,全都在旁边“瞧着”,没谁敢随便站队。

现在齐王刘襄在山东地区势力强大,早就看吕家不顺眼了,一听到风声就开始偷偷计划起兵,还暗地里找上了陈平和周勃。不过呢,这俩人手里没兵,只能动动嘴皮子:陈平主要负责在朝廷内部搞策反,周勃则悄悄去联系北方的老将军们。就在这局势要变的关键时刻,有个本来应该老老实实待着的大将,却意外地成了这场大戏的关键人物。

这位便是灌婴,他统领着荥阳的十万雄兵,把守着汉朝前往关中的军事要道。吕产曾尝试让他前往长安“帮忙”,但灌婴却以“局势不稳,道路难行”为理由,坚决留在原地,半步没往长安挪。他这一坚守,反倒成了整个局面的定海神针。

【灌婴不动如山,却成了一招绝杀?】

吕家虽然占领了长安,但实际上能调动的军队只有两块,一块是南军,另一块是北军。南军由吕更始掌管,可惜人数不多,士兵也大都是新招来的;北军则在吕禄手里,那可是精兵强将,长安的军事命脉就握在他那儿。陈平和周勃手里没兵,光靠动动嘴皮子,肯定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

灌婴那时候正守着荥阳呢,东边挡着山东的王国,西边管着进长安的路。吕家人要是想保住长安,灌婴这一票可得拿稳。但吕产万万没想到,这位老将是个软硬不吃的主儿,不管谁来劝,他都那一套说辞:“我不接那诏令,等新天子定了再说。”其实啊,灌婴早就跟陈平私下通气了,明确表示自己不听吕家的。

到了公元前180年那会儿,吕禄一听齐王刘襄起兵造反了,慌忙命令灌婴带兵进京帮忙。可没想到,灌婴又一次拒绝了。吕禄气坏了,但也没办法,因为灌婴远在荥阳,谁也没办法越过地界去抢他的兵权。

随后,事情进展得非常迅速。陈平暗中拉拢了原来北军的将领,周勃则悄悄地进宫找吕禄商量,搅乱了整个局面。吕禄一看形势不妙,就想着回军营去重新掌握北军,但他惊讶地发现,调兵的兵符已经被偷偷换了,手下的士兵们心里也早就有了别的念头。周勃一看机会来了,立刻带着人马包围了北军营地,大喊一声,吕禄的手下就全都散了,城门也被顺势打开,吕禄就这样被抓了起来。

同时,吕产在朝廷里也碰到了麻烦,没流一滴血就被解决了。长安城里清除皇帝身边奸臣的行动顺利搞定。虽说陈平和周勃的安排挺周全,但真正叫吕家人没法还手的,其实是站在他们背后的灌婴,这家伙连箭都没射一支。

荥阳那十万大军,就像是刘氏皇族和吕家人之间的秤砣,维持着两边的力量不倒。灌婴按兵不动,就是要让吕家人心里七上八下的,慌得不行。等陈平、周勃那边一得手,他立马就“顺应天意”,出手稳住长安的局面,还赶紧给各地的王侯发信:“皇上已经安稳了,吕家的叛乱也被摆平了。”

这样处理,既稳住了整个局面,又避免了各路诸侯借着混乱来抢夺权力。这一招就像大山一样稳重,才是真正的“杀手锏”,既不会挑起战争,又能迅速解决问题。

【刘襄想称帝?灌婴直接把门堵死!】

吕家失势后,大家最关心的事儿就是“皇位该归谁”。刘盈没留下儿子,吕后立的那个也被赶下台了。这时候,齐王刘襄带着好几万兵马,一路冲到了关中的边上,嘴上喊着“给皇室清理门户”,实际上他那点小心思谁看不出来,就是想自己坐上龙椅。

刘襄打仗挺有一套,手下带的都是齐地的好汉。他老爹是刘邦的亲哥们刘仲,所以他争皇位也算师出有名。再加上他在山东起兵那会儿,不少地方上的王侯都站出来支持他,让他在宗室里头人气最高。

刘襄犯了个大忌,他误以为灌婴会站在他那边,但灌婴却没让他通过荥阳。等刘襄到了荥阳,灌婴直接挑明了:皇位这事,得由大臣们和太皇太后商量着来,不是一个王爷私自跑到京城就能抢到的。刘襄再三要求过去,灌婴就是一句话:“没有诏令,哪能随便开城门放你过去。”

这就是政治手段中的“婉拒”。你并非敌军,我不会对你动手,但如果你想进入关卡,我也不会放行。这么做,其实就是直接阻断了刘襄争夺最高权力的道路。

不久,陈平、周勃等一众大臣共同提议,让代王刘恒登上皇位。刘恒这人性格宽厚,治国有一套,之前还帮吕后解决过那些异姓王的问题,朝廷里的大臣们都很佩服他。灌婴一得知这消息,马上就让人放行刘恒的随行团队,还亲自带兵一路护送他们到京城。这么做,其实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新皇帝已经选定了,以前的王也该回来了。

刘襄瞧见灌婴带着大军按兵不动,而且还没得到其他大臣的站台,没办法,只能夹着尾巴回到了齐地。虽说后来皇帝开恩,赦免了他,但经过这事儿,他再也没有想过要去争夺那个最高的位子了。

灌婴的这一步阻挡,不光是个打仗的招数,更是稳固国家的大计。他没用刀剑威胁,也没靠权力施压,而是凭借自己在军事、政治圈里的声望和人脉,把一场眼看就要乱套的权力交接给稳住了。

说到底,陈平计谋不少,周勃行事果断,但真正在长安那场大乱中稳住局面的,还得靠灌婴这根“顶梁柱”。他没咋多言语,也没多调动一兵一卒,就是在关键时候,用“沉稳”压过了“躁动”,让平定吕氏一族的战斗变成了一场“爽快利索的皇宫变动”。这才是真正的行家。

参考素材

平吕保刘诛灭吕氏,安定刘氏,这是西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控了朝廷大权,吕氏家族也因此势力大增。吕后去世之后,吕氏家族的势力并未减弱,反而试图进一步掌控汉朝的江山。然而,汉朝的大臣们并不愿意看到吕氏家族独揽大权,于是他们开始策划一场政变,目的就是要消灭吕氏的势力,保护刘氏的皇位。在这场政变中,许多忠诚于刘氏的大臣都积极参与了进来,他们联手行动,最终成功地诛灭了吕氏家族的主要成员。随着吕氏家族的覆灭,汉朝的皇位也得以安定。刘氏家族的成员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汉朝也因此得以继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平吕保刘”,它标志着汉朝政治的一次重大转折,也为后来的汉朝历史奠定了基础。

灌婴这个人,咱们来简单聊聊。灌婴,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人物。在战场上,他勇猛无比,是个出色的将领。他打过很多仗,都立下了赫赫战功。灌婴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这使得他在军队中有着很高的声望。除了军事上的成就,灌婴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参与过一些重要的政治决策,对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灌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总的来说,灌婴是个既能打仗又能治国的人才,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