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晚餐怎么吃?5大原则帮你稳控次日血糖,望你尽量遵守

老程养生圈 2025-04-17 17:09:55

在社区医院,邻居王大叔对着血糖单叹气,空腹血糖超 8.5,可他没吃宵夜。张阿姨则提醒,可能是晚餐的问题,自家老伴以前晚餐吃多了面条,次日血糖就会飙高。内分泌科主任也常说,糖尿病人血糖管理,一半功夫在晚餐。作为照顾糖前父亲多年的 “家庭营养师”,我总结出 5 个关键晚餐原则。

一、主食选 “带皮的”,别吃 “糊糊状”

很多糖友认为粗粮降糖,常买杂粮馒头。但父亲刚确诊时,我煮玉米碴粥当晚餐,他次日空腹血糖反而升高 1.2。其实,同样是粗粮,做成粥和饭的升糖速度大不相同。

避开 “隐形高糖主食”:

1、软烂面条 / 面片汤:不少糖友爱晚上吃汤面,可面条煮得越烂,淀粉糊化越严重,餐后血糖升得越快。父亲有次晚餐吃番茄鸡蛋面,两小时后血糖比吃米饭时高出 3 个点。

2、精细杂粮粉:超市的速溶杂粮糊、山药糊看似健康,实则经精细研磨,消化吸收快,升糖指数和白粥差不多。社区营养师建议,宁可吃半根煮玉米,也别喝一碗杂粮糊。

3、烙饼 / 发糕:这类面食经加油揉制或发酵,淀粉结构改变,餐后血糖反应比米饭高 50%。母亲做南瓜发糕当晚餐,父亲吃两块后,半夜加餐两次。

正确选择主食:

选 “看得见颗粒” 的主食最佳,像蒸杂粮饭(糙米、燕麦米、藜麦 1:1:1 混合)、带皮煮土豆、全麦馒头(配料表首位是 “全麦粉”)。

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建议选择下方这种即食免煮的七色糙米饭团,非常适合糖友和胖友以及健身人群作为主食食用。

此外,三餐之间如果肚子饿了,可以选择下方这种苦荞麦饼干,不含蔗糖,富含膳食纤维也是糖友理想的零食之选。

晚餐主食量控制在 1 两到 1 两半(生重),约半个拳头大小。我家每晚用电蒸锅蒸半根玉米加半块山药,父亲觉得比米饭顶饱,血糖也平稳。

二、肉类要 “白瘦浅淡”,拒绝 “红浓酱”

家庭聚餐时,糖尿病人的表哥吃了两大块姑父做的酱牛肉,次日早餐前血糖飙到 9.2。内分泌科医生曾说,晚上吃红烧肉,就像给血糖埋了 “延时炸弹”。

警惕三类 “危险肉类”

1、加工肉:小区便利店的香肠、午餐肉方便但加了大量盐和糖。父亲有次晚餐吃了两片煎火腿配白粥,半夜口渴,晨尿有泡沫。

2、浓油赤酱类:红烧排骨、糖醋里脊等高糖高油,油脂延缓胃排空,使葡萄糖缓慢释放,导致次日晨血糖升高。社区糖友群有人吃糖醋鱼后,次日空腹血糖比平时高 2 个点。

建议选择下方这种无添加的酱卤牛肉,对于爱吃肉食的糖友们,是日常的早餐或零食的理想之选。

3、肥肉 / 动物皮:猪皮、鸡皮等脂肪含量超 50%。父亲吃卤猪蹄当晚,半夜上了三次厕所,原来高脂肪饮食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聪明吃肉的方法

优先选 “白肉”,如清蒸鲈鱼、白灼虾、卤鸡胸肉(少放酱油),晚餐控制在 2 到 3 两。烹饪选清蒸、水煮、凉拌,拒绝油炸、红烧。

我家每周用电压力锅卤一次鸡胸肉,不加糖只放八角和盐,搭配蔬菜,父亲很喜欢。若吃红肉,选里脊肉并搭配绿叶菜,能延缓血糖上升。

三、蔬菜要 “占半壁江山”,学会 “红绿搭配”

我刚照顾父亲时,晚餐蔬菜吃得少,他血糖波动大。看了医院的《糖尿病人饮食手册》才知道,合格晚餐蔬菜应占餐盘一半以上。

多吃这两类蔬菜

绿叶菜:菠菜、油麦菜等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吸收。父亲现在晚餐必吃一盘清炒菠菜,有时用蒜末炒,有时白灼蘸酱油,觉得比吃肉还香。社区营养师建议,绿叶菜每天至少吃 500 克,约两盘。

菌菇藻类:香菇、木耳等低热量高纤维,还富含微量元素。父亲吃了香菇炖鸡(少油)搭配凉拌木耳后,次日空腹血糖比平时低 1 个点,此后家里每周吃两三次菌菇菜。

少吃 “伪蔬菜”

淀粉类蔬菜:土豆、山药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吃了要减主食量。父亲晚餐吃清炒南瓜没减米饭量,餐后血糖升到 10.5,后来学会把南瓜当主食,半拳头南瓜抵半两米饭。

腌制蔬菜:泡菜、酱菜含盐量高,长期吃影响血压,还可能让人多吃主食。楼下李阿姨晚餐常配酱菜,血压和血糖控制都不好,在医生建议下戒掉了。

四、吃饭顺序 “先菜后饭”,速度要 “慢半拍”

糖尿病友会上,一位病程 10 年的糖友分享,晚餐先喝清汤,再吃菜,最后吃主食,血糖更稳。我让父亲尝试,餐后两小时血糖从 10.2 降到了 8.5。

1、正确进餐顺序

先喝清汤:饭前喝半碗冬瓜汤、丝瓜汤(少油少盐),增加饱腹感,避免吃太多。别喝勾芡的汤,淀粉会让血糖上升。

再吃蔬菜和蛋白质:先吃绿叶菜和瘦肉,蔬菜纤维和蛋白质在胃里形成 “屏障”,减缓主食消化。父亲现在晚餐先吃三筷子菠菜,再吃两块鸡胸肉,最后吃米饭。

最后吃主食:把主食放最后吃,自然控制摄入量。有次家里吃饺子,父亲先吃 10 个素馅(主要是蔬菜),再吃 5 个肉馅的,餐后血糖比吃 15 个肉馅饺子时低 2 个点。

2、放慢吃饭速度

小区诊所医生说,吃饭超 20 分钟,大脑能及时收到 “吃饱了” 的信号。父亲以前 10 分钟吃完,现在用小盘子装菜,每口嚼 20 下,一顿饭吃 25 分钟,不容易饿,晚上也不用加餐了。我们还买了计时沙漏提醒他。

五、晚餐时间 “不早不晚”,饭后别立刻躺

去年冬天,父亲因觉得晚上饿,把晚餐提前到 5 点半,睡前却心慌,忍不住吃饼干,次日血糖升高。内分泌科医生建议,糖尿病人晚餐时间最好在 18:00 - 19:30,距离睡觉至少 2 小时。

晚餐时间很重要

太早吃:晚上 6 点前吃完,睡前易饿,忍不住吃零食,增加热量摄入。楼下张叔从每天 5 点吃晚餐改成 7 点后,睡前基本不饿了。

太晚吃:超过 8 点吃晚餐,胃肠蠕动减慢,热量堆积,影响睡眠质量,皮质醇升高,次日血糖更难控制。父亲有次加班到 9 点才吃饭,次日晨血糖比平时高 1.5。

饭后别做两件事

立刻躺沙发:吃完就躺,食物消化慢,血糖易升高。建议饭后 10 分钟收拾碗筷,20 分钟后下楼散步 15 分钟。父亲每天晚饭后都和母亲在小区散步,既锻炼又增进感情。

大量喝水:饭后立刻大量喝水,稀释胃液,影响消化,还可能撑大胃,下次吃得更多。正确做法是饭前半小时喝一杯温水,饭后 1 小时少量多次喝水。

写在最后:晚餐是血糖的 “前哨战”

父亲刚确诊时,全家为血糖发愁,现在发现,晚餐吃对,次日测血糖心里有底;吃错,就得注意饮食和运动。

糖尿病人晚餐并不复杂,记住主食带 “粗”、肉类选 “白”、蔬菜多 “绿”、吃饭慢、时间适宜,就能控制好血糖。社区医生说,血糖管理全在一日三餐细节里。

父亲现在晚餐有绿叶菜、杂粮饭、清蒸鱼,饭后散步,糖化血红蛋白降到 6.5%,得到医生夸赞。别小看晚餐,它是糖尿病人血糖的 “前哨战”,打好了,次日血糖管理更轻松。

你家晚餐有没有糖友易踩的 “坑”?对照这 5 个原则调整,用心对待每顿饭,血糖会给你积极反馈。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