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3年6月25号,李大钊的儿子李欣华特意跑到北京西边的万安公墓,去看看正在建的李大钊陵园。
参观时,李欣华意外地在地里挖到了一块碑。
这块碑非常重要,它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标记。
【地下党送来的一块墓碑】
1927年4月28号,李大钊壮烈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安置在了妙光阁浙寺里。那时候的政治局势复杂,所以李大钊的遗体没能立马下葬。
真让人吃惊,那棺材在浙寺里一搁就是足足6年。
李欣华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来参加葬礼的人特别多,有好几百号人。等棺材从寺庙里抬出来后,大伙儿不约而同地齐声唱起了《国际歌》。
现场真是激动人心,让人深受鼓舞。
李欣华记得清清楚楚,在葬礼的队伍里头,大伙儿一块儿大声喊着:“李大钊同志的精神永远长存!”“共产党永远强大!”这些响亮的口号!
这次大规模的公开葬礼,把国民党反动派吓得魂飞魄散。他们怕李大钊的影响力再往上涨,就赶紧派了军警过来想压制住场面。
送葬的老百姓没被吓倒,他们奋勇地和军警对抗。李欣华回忆说,那时候,好多百姓拎着装土的篮子,往军警身上砸。
之后,警察和军队动用了武力,抓了四十多个人。但就算这样,老百姓给李大钊送行的决心还是没被动摇。
李欣华一家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众多群众。到了下午那会儿,李大钊的棺材就被抬到了香山万安公墓。
那时候,李大钊的大儿子李葆华已经秘密加入了地下活动,因此,为李大钊举幡送行的重任,就落到了李振华的肩上。
在送李大钊遗体回家的路上,李欣华发现,有辆骡车老跟着他们,有时候远点儿,有时候近点儿,但总是保持着一段距离不掉队。
等他们终于走到近处,李欣华这才瞧清楚,骡车上装的原来是地下党给送来的一个墓碑。
在严酷的秘密镇压时期,地下党组织送来的纪念碑没法直接立在李大钊的坟头上。所以,没办法,只能跟着棺材一块儿埋到土里。
李大钊墓碑上的碑文,是由北大教授刘半农亲笔题写的。碑上刻着李大钊的大名,他的出生和去世年月,还有他子女的名字。
得说一下,为了躲避敌人的注意,李大钊的大儿子,名字给换成了“荣华”。
李大钊下葬后没满三十天,他妻子就悲愤离世了。给李大钊妻子写碑文这事儿,也是落在了刘半农先生的肩上。
李欣华回想起那段日子,爸妈都走了之后,他就被姐姐李星华领回了河北的老家。
李欣华在老家度过了长长的暑假时光,然后就被他姐姐接回北平了。
地下党组织帮了李欣华一把,安排他去香山的一所学校念书。那时候,一到放假,李欣华瞅着其他同学都有爹妈来接,唯独自己没有,心里头别提多难过了。
另外,我姐姐李星华在另一所学校学习,家里手头紧,所以她也没办法带他出去玩。
那时候,李欣华一放假,就会悄悄溜去万安公墓,看看爸妈的墓。虽然公墓那边挺偏僻冷清的,但李欣华心里太想爸妈了,也就顾不上害怕了。
他站在爹娘的墓碑前,愣了好久好久。
1949年,北平城刚解放,头一个清明时节,李欣华和他大哥李葆华一块儿去了万安公墓,给逝去的爹娘上坟。
那天,林伯渠、彭真、叶剑英等几位领导,都一块儿去公墓给李大钊祭奠。在那时候,林伯渠还站出来,替党中央在李大钊的墓前说了几句,他大力夸奖李大钊为了革命事业豁出一切的事情。
之后的好几年,周恩来总理、邓大姐、陈毅老总等一众领导,也都陆陆续续来到李大钊的墓地进行祭奠。
有一回,李星华跟弟弟李欣华闲聊,聊起不久前邓大姐在万安公墓那边休养时,还专程去祭拜了他们的父亲。结果他俩就碰上了邓大姐。于是,三人就找了个地儿坐下,细细回忆了好多关于他们老爸的过去。
李欣华讲,每到清明节,给他老爹扫墓的人是接连不断。1957年清明那天,北京市的少先队小代表们,都来给李大钊祭扫墓地。
1980年的时候,一帮小朋友在李大钊墓的四棵大松树周边,新种了不少小树。他们在那些小树干上刻了字,写着:“1980年清明,海淀区的小朋友种的”。
李欣华心里头觉得,这不仅仅代表了海淀区的小朋友们,其实是全国的小朋友们,还有咱们全中国人民,都对李大钊老先生怀着深深的敬仰和无尽的怀念。
【李欣华欣喜地发现那块埋藏的墓碑】
1983年6月份的一天,李欣华特意跑到万安公墓去看看。他到那儿一看,李大钊陵园刚建好,大门口立着一尊李大钊的全身雕像,是用汉白玉雕成的。
在新立的墓碑上,刻着邓小平亲笔写的一句话:
李大钊烈士,他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头人,也是个了不起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精神永远流传。这是邓小平在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的题词。
一眼望去,那些金色的大字特别亮眼,闪闪发光。
这时候,公墓管理处的一个人朝李欣华走了过来。他给李欣华大概讲了讲陵园有多大,还有它的布局啥的。
最重要的事儿是,他讲起以前埋在土里的那块石碑,现在已经被挖出来了。现在就摆在纪念馆最中间的位置。
李欣华兴奋得不行,赶紧追问这东西到底是啥时候被挖出来的?
管理处的人员告诉我们,4月3号那天,他们在李大钊棺材上面大概40厘米的地方找到了它。
李欣华认真瞧了瞧这块碑,碑的正面刻着党的标志,上面写了好些文字内容。
碑文上仔仔细细讲述了当年那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对李大钊这个人给予了极高的赞扬。特别要说一下的是,结尾部分是这样表述的:
1933年4月23日,北平的一些革命团体给李大钊同志在香山万安公墓办了场公开的葬礼。
李欣华说,读完这篇碑文,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在李大钊和他夫人的老坟地那儿,种上了各种花草,围上了栅栏,还立了个小石碑。石碑上写得明明白白,这就是李大钊公墓原来的地方。1983年3月18日那天,李大钊烈士的灵柩被移到了专门的烈士陵园里。
站在爸妈坟头原来的地方,李欣华心里五味杂陈。他突然记起老爸以前跟他讲过这么一番话:
我们是走在前列的开拓者,就像坐在“时间”列车的火车头上,借着它的强大动力,一路向前冲,走完该走的旅程。
李大钊的几个孩子,都接过了爸妈没完成的使命,为了把新中国建设得更好,把自个儿的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查阅材料:《看看老爸李大钊的坟头》我翻看了一下手里的资料,是关于我父亲李大钊的墓碑的。说起来,去瞅瞅老爸的墓碑,心里总是五味杂陈。资料里详细介绍了墓碑的样子,还有它背后的那些故事。老爸是个伟大的人,他的墓碑也是那么简单却不失庄重。每次去,我都会默默地站在那里,心里头满是敬仰和思念。墓碑静静地立在那里,就像老爸一样,沉稳而坚定。每次瞻仰,都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爸的伟大和无私。这份记忆,我会一直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