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排名已出,作为各主要经济体实体经济与金融政策的映射,今年的城市排名变化较大。前20强中,上榜的美国城市均有较好表现,中国城市除香港外,排名齐齐下滑,上海小退一位,北京和深圳均跌出了前十,欧盟城市里仅有法国巴黎下跌,今年以来操作不断的日本东京仍未进入榜单前列。
今年的全球金融中心城市前五名并无变动,纽约和伦敦分列第一和第二位,维系顶级金融中心地位,甚至领先程度有所增加;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美国旧金山位居第三至第五位,虽然排名不变,但新加坡实则已经在金融领域拉开了与中国香港的差距。上海、深圳、北京的排名齐齐下滑,与我国稳健的金融政策有关,今年是我国入世以来第一次出现流出资金高于投资资金的情况,不过,中国经济趋稳则上述城市的金融中心排名将实现攀升。欧洲城市中,虽然今年德国实体经济表现并不如预期,但德国慕尼黑和法兰克福作为金融中心城市上升势头显著。
想要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城市,金融业的表现如何只是表象,排名较高的全球金融中心城市,均需背靠大的经济实体。同时,区位优势占据了相当大的权重,比如,国际金融资本需要在东八区找到锚点,从而构成纽约-伦敦-东八区的全球金融系统,实现全球24小时交易时间覆盖,而成为该锚点的条件为: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以及法律体系为海洋法可以和纽约伦敦对接。这也基本上宣告了北京、上海、深圳无法真正成为国际金融资本所需要的亚洲锚点。至于日本和韩国,在对海外企业的友好程度、为创业企业提供的补贴、法律监管等方面并不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区位优势为新加坡带来了贸易和化工产业的强势表现,宽松的外汇管理更使其在金融领域有极强的汇聚效应与很好的资金流动性。但资本市场上新加坡的表现平平,从2020年至今新加坡的IPO事件刚过双位数,其中一半以上为中国企业。相比之下,东南亚其他经济体的IPO事件呈稳步增长态势,今年以来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地均有双位数的IPO,远超新加坡。冀望在金融领域彻底甩开中国香港的新加坡,新交所的吸引力确实不足,资本流动性和市场参与者都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