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站桩首先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是站桩的外形,通家一看你的桩形就知道你站的如何?
这听起来有点神,一句道破就简单了:
是看你是不是蹲下下去了,这点道理好像世人皆知,甚至站桩还有另一个和名字叫:蹲桩。
光蹲下去就行了吗?
不是,不光要蹲下去,还要挺起来,真传是:
从胯到大腿小腿一节节往下蹲的同时腰要挺起来,不光站桩时是这样,平时站姿、坐姿都要这样,练功要从自觉的生活化到自然的生活化,完成这个过程就可谓:练有所成了。
看下面姚宗勋的伏虎桩多挺拔。

王芗斋说过:“动愈微而神愈全”,自我调桩动作要小,而且要越作越小,直至不动,但仍能很好的自我调桩,这是怎么回事?是你的内劲已长出来了,而且可以为你服务了,这时、你可以在没人的时候偷偷地笑一笑了。但也不要骄傲,真正的整劲上身,桩要站的整体如铸才行。
站桩感觉到承受体重的自然是人的两条腿,而腿部的要领又几乎很少有人公开,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为两条腿只是单纯的起到支撑作用。
桩架的松紧是站桩首先要注意的要领,腿部的松紧不同于躯干部分的松紧,人的躯干也就是上半身,即使不练功也容易发紧,练功时更是如此。所以站桩时上身要先注意放松,胯以下要注意炼紧,要让两条腿蹬上劲,
待发力的时候,上下体再互换,即上体紧,下肢松。
下肢怎么松呢?在动中松,这就要从内家拳的的步伐训练说起,
都知道大成拳来源于形意拳,我们先放下门户之见,就事论事寻找共性,这样容易说明问题:
形意拳的步伐训练来源于古代的心意六合拳,当时叫鸡步,也叫鸡腿,练步就叫溜鸡腿或踩鸡步,演变传承到形意拳有的门派叫槐虫步,不管怎么叫其要领共性可以描述为:
后腿由腰依次催动胯、膝、足,前腿按膝前脚后的顺序,膝关节前顶,小腿前趟,脚借惯性下踩,完成向前一步。
这个动作的本质是以身带步,心意一动,上身自然紧,下肢必然松,动作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这一切的力源来源于桩,究其本质是桩在动。
拳道先辈说:习拳有三大乐趣:一日健身,二日自卫,三日理趣;思量此事,确实如此,确实有趣。(全文完)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拳艺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