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消失的“留级制度”将在小学和中学重新开始?教育部的回复终于出来了!一锤定音!
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消失近20年的留级制度或将被重新启用,新学期到来之前,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其中第14条规定:
“适度放开特殊教育学生学籍变动权限”,情况特殊的可以允许其降级就读。
留级制度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启也引发了广泛讨论,其利弊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一起聊聊留级制度,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我国历史上曾经的留级制度:
过去,学生在学校读书考试成绩不好一直是可以被留级的或者降级的。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抓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校管理,另一方面也抓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管理,实行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厉的留级制度。
当时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语文、数学两科有一门不及格或外语、物理、化学三科中两门不及格或其他学科三门不及格者,给予一次补考后的机会仍不及格的,将被留级,另外,体育不及格初中生也不能毕业。
这些近乎严苛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使学校形成了刻苦学习的良好氛围。

这一留级制度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1.各学校试卷不同,难度也不统一,导致不同学校的留级标准不统一,对学生不公平;
2.有个别老师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想早日摆脱他们,便利用考试和阅卷以及平时成绩给分的随意性,故意将学年总分打到不及格,导致这些学生留级;
3.留级人数增加直接促使其中一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直接辍学了。
取消留级
1986年7月开始实施强制的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规定的年限教育,为了普及教育并满足九年。就是要保障我国适龄儿童接受完满九年的教育权利。
那么九年义务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而留级制度是促使学生辍学的制度,与义务教育的目标相悖,是严重不相符的。所以,实施义务教育以后,原则上是不再实行留级制度的啦。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则要求当地政府提供足够的学位,而当时我国的义务教育资源又比较紧张,如果继续实行留级制度,留级生将继续挤占有限的学位,影响学位的有效利用。
鉴于上述情况,我国取消了留级制度。
现在全国各地的新生育儿急剧下降,有些地方的学校也相应减少,学位多了,国家再次做出调整,恢复留级制度是理所当然的啦。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留级制度对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利弊。
一:留级制度的潜在益处。
1. **尊重个体差异,提供补救机会**
留级制度可以为学业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时间巩固基础,尤其是那些因身体、智力发育滞后或长期缺课而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避免“虚假毕业”现象。
2.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强制升级可能导致知识漏洞积累,进而产生自卑和厌学情绪。留级制度可以为他们提供缓冲期,减轻学业压力,避免因长期落后而彻底放弃学习,还可以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3. **提升教育质量**
留级制度有助于确保学生达到基本的学业标准,避免哪些“混完九年”的现象。这对于提高义务教育的合格率和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
留级制度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节奏,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这有助于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而不是形式上的齐步走。

二.留级制度可能的潜在弊端。
1. **可能加剧“差生”标签化**
留级生容易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导致其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引发校园歧视。这种负面标签可能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未来发展。
2. **占用教育资源**
留级生可能挤占有限的学位资源,尤其是在学位紧张的地区。这可能导致其他适龄儿童入学困难,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有点冲突。
3. **可能被功利化利用**
部分家长或学校可能利用留级制度变相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例如让初三学生留级以备战再次中考。这可能加剧应试教育的倾向,与“双减”政策的精神又是相悖的。
4. **政策执行难度大**
学校如何界定“学困生”、如何避免留级制度被滥用、如何保障留级生的心理辅导等问题,都对政策的执行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新要求。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新的教育不公。

三.平衡利弊的关键措施。
1. **严格界定留级标准**
留级应仅限于特殊教育学生或学业严重困难的学生,并需提供专业医疗证明或学业评估报告。同时,应规定每学段仅允许一次留级,避免政策被滥用。
2. **完善配套支持措施**
学校应为留级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课后补习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跟上教学进度,避免留级成为不必要的“惩罚”手段。
3. **与“双减”政策协调**
留级制度的实施应避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确保其与“双减”政策的减负目标是一致的。
4. **建立透明公正的操作机制**
从申请、审核到执行,留级制度应该公开透明,并建立申诉路径和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其实网上很多人对恢复留级制度持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担心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但是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恢复留级制度也有一些好处。
首先,留级可以减少差生的数量,给予学生重新学习的机会。
其次,留级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对待学习。
再次,恢复留级制度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管理学生,提高学校纪律。
然而,恢复留级制度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并且可能违背教育的公平原则。
总而言之,留级制度的重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可能带来标签化、资源占用等新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制度弹性与刚性约束,确保其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需求,而不是成为功利化教育的工具。
废除手机教育,支持留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