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近日公开指出,以中国AI新贵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的纯文本生成模型存在局限性,暗示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收缩。这番表态凸显出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间的激烈竞争态势。
在4月25日周五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发布新一代多模态模型"文心4.5 Turbo"和"X1 Turbo"时表示:"纯文本模型的市场正在萎缩"。他强调,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深度求索的模型存在三大短板:产生错误信息的"幻觉"倾向更高、响应速度更慢、运营成本更昂贵。
这番批评背后是百度重塑AI领导者地位的战略调整。自ChatGPT掀起生成式AI革命以来,这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科技巨头经历了策略反复——从最初坚持闭源收费模式,到面对字节跳动"豆包"和深度求索等免费产品的竞争压力,最终转向全面开源。目前百度已将包括文心大模型在内的多个核心技术开放给开发者。
值得玩味的是,百度在批评竞争对手的同时,也在其企业级AI平台"千帆"中整合了深度求索的模型。这种竞合关系折射出中国AI市场的复杂格局:深度求索凭借1月发布的R1推理模型快速崛起,而百度则通过开放生态试图巩固平台优势。
行业分析师指出,百度最新发布的多模态能力和AI芯片集群,标志着竞争已进入新维度。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副总裁查理认为,这些举措将加速AI产业落地,降低开发门槛,同时加剧与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对手的竞争。
市场对百度的战略转型给予积极反馈,消息公布后其港股涨幅超4%。但挑战依然存在:深度求索正在全力研发R2和V4新一代模型,而贸易战可能影响百度旗下昆仑芯片的供应链安全。
这场AI竞赛的另一个焦点是应用场景拓展。百度推出了名为"心相"的AI助手,加入与阿里"夸克"、初创企业Manus AI的混战。其更新的数字人平台允许商家创建虚拟主播进行直播带货,显示出商业化探索的深化。
从行业格局看,中国AI市场已形成多强争霸局面。各厂商在技术路线(闭源vs开源)、商业模式(付费vs免费)、应用场景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随着监管环境趋严和算力瓶颈显现,这场关乎未来科技主导权的较量或将进入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