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大罢免成为岛内舆论的焦点,岛内政局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点,赖清德当局不惜发动罢免风潮,试图以“政治清算”之名打乱蓝白阵营的力量分布。
事实证明,赖清德当局的政治冒险比蔡英文时期更激进,如今赖清德的冒险举动开始反噬回绿营,民调出现了戏剧性变化。
这场“蓝绿大战”仅剩两天就将见分晓,蓝绿阵营究竟谁能获胜?
赖清德的政治冒险
近期,台海局势因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掀起的大罢免潮而愈发紧张。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国民党似乎还未回过神来,便已深陷危机,第一阶段的罢免案让其遭受重创,32 位蓝委罢免案全部通过。
面对第一阶段的 “战果”,赖清德并未打算就此收手,反而乘胜追击,迅速向绿营下达动员令。本周第二阶段联署活动一开始,便要求民进党全台各 “地方党部” 举办讲座,全力围剿蓝营 10 人,包括徐巧芯、李彦秀等。
据民进党内部人士透露,锁定这 10 个人,是因为他们 “仇恨值高、与地方关系不睦,被罢免的几率比其他蓝委高一些”。为达目的,民进党还组织 “下乡开讲”,加大宣传力度,试图将这 10 位蓝营 “立委” 拉下马,从而扭转民进党在台立院的不利地位。
赖清德的政治清算已经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对,民意呈现一边倒局面,但作为被攻击方的蓝营,居然还没有组织起有效反击,定睛一看,他们居然还在“内斗”?
“分裂”的蓝营内部
可以说,蓝营如今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但可惜的是,他们如今依然做不到团结一致一致对外。国民党主席朱立伦4月26日发起的凯道集会被认为是蓝营对抗绿营的重要转折点。
当朱立伦和蓝营其他成员忙得团团转时,韩国瑜的表现却让人捉摸不透。作为蓝营的旗帜性人物,韩国瑜意外保持了“低调”,仅仅在社交媒体发了几句话。有人喊他“振臂一呼”,也有人质疑,“凭啥危机一来就要他扛?”
对支持他的“韩粉”来说,这种低调显然不够解渴;而对蓝营其他人来说,他的“缺席”更让人心生复杂情绪。
当初,韩国瑜参选“总统”时,蓝营内部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支持,甚至有人为了自己的选举利益对他冷嘲热讽。更有甚者,在他被罢免高雄市长后,岛内舆论直接判定他“政治死刑”。那段时间,韩国瑜不仅失去了政治舞台,还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四年后,蓝营推举侯友宜参选,却因得不到深蓝支持,导致民调持续低迷。于是,舆论又开始呼唤韩国瑜,希望他能帮助蓝营脱困。面对压力,韩国瑜最终站了出来,但即便如此,侯友宜的选情依然难以挽回。
如今,蓝营再度陷入危机,绿营的司法打压和政治操控愈演愈烈,蓝营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显现。朱立伦带头抗议,但效果有限,许多人寄望韩国瑜能再次站出来。“韩粉”们却不满了:为什么每次蓝营遇到问题就要韩国瑜出来?
如果他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干脆把党主席的位置给他?
韩国瑜的支持者认为,如果蓝营真的想靠他翻盘,就应该给他足够的权力和资源,而不是让他当“工具人”。与其让他在关键时刻出来“救火”,不如直接让他掌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韩粉”的热情,让蓝营真正看到胜利的希望。
事情的焦点逐渐聚集在韩国瑜的选择上。一方面,他的支持者期待他能站出来扛起大旗,甚至有人喊出“韩赖大对决”的口号,认为只有他才能与赖清德一较高下。另一方面,绿营显然也对韩国瑜有所忌惮。
目前,蓝营的危机仍在发酵,而韩国瑜是否会站出来,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他选择继续低调,蓝营的士气可能会进一步受挫;如果他决定再次出山,那么蓝营内部的权力格局势必发生剧烈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韩国瑜的选择不仅关乎蓝营的未来,也将对台湾的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貌合神离的“蓝白合作”
在4月22日,朱立伦、黄国昌进行面对面沟通,整场气氛相当融洽,成功营造接下来蓝白共同“反绿”的团结氛围,在赖清德一再操作“司、检”的大刀先后挥向蓝白之际,蓝白高调宣布达成携手态势,除了象征蓝白重启合作以外,也为各自大大加分!
不过这次蓝白合作,其实两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对刚当上民众党老大的黄国昌来说,柯文哲现在麻烦缠身,民众党眼下不太平,他特别想让民众党更火一点,先站稳脚跟,再帮柯文哲铺路。
简单来说,黄国昌希望借这次合作让民众党更有影响力,也为柯文哲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对朱立伦而言,和黄国昌合作能堵住悠悠之口,让大家不再说他反对罢免不给力、领导能力差。
总的来说,蓝白合作并非铁板一块,而蓝营本身内部的分裂远比外界所见更为严重。
结语
在这场决定台湾命运的对决中,蓝营的犹豫不决与绿营的疯狂冒险形成鲜明对比。
距离4月26日决战日仅剩四两天,朱立伦能否整合蓝白力量尚存疑问,而赖清德借司法整肃清除异己的手段愈发激进。
当台湾机械业者还在为3%的关税优惠奔走时,赖清德当局已将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3%,这种本末倒置的政策选择,终将把台湾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