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深秋,南京颐和路34号公馆的牌桌上,四位衣着考究的太太正在搓麻将。身着墨绿旗袍的“张太太”漫不经心地推倒面前的牌:“清一色。”
就在牌友懊恼掏钱时,谁也没注意她手包里的纸条——那是刚刚获取的江防工事图。
这位每天出入总统府要员宅邸的富家太太,正是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
从千金小姐到“特工女王”,她在蒋介石眼皮底下织就了一张覆盖军政警宪的情报网,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现代谍战史上最惊险的“偷天换日”。
一、秋瑾门徒的觉醒:从宁波老宅到向警予秘书
1907年,宁波袁氏大宅的雕花窗前,7岁的陈修良攥着母亲抄写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稚嫩的声音念着秋瑾的檄文:“但凡一个人,只怕自己没志气……”这个场景,定格了这位未来地下工作者的精神底色。当族人争夺家产时,母亲袁玉英带着双胞胎女儿搬进柴房,用《新青年》杂志当育儿教材,在女儿心中播下反叛的火种。
1926年加入共青团的陈修良,在向警予身边经历了革命启蒙。某日整理文件时,她发现向警予在笔记本上写道:“革命者的婚姻应是战壕而非温室。”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她的婚恋观。
1932年与沙文汉结婚时,两人在婚书上写下“以革命为家”,这个承诺在日后二十年的分离与危难中始终未渝。
二、总统府隔壁的“酵母菌”:地下市委的重构密码
1946年春,化名“张太太”的陈修良住进南京柏果树12号。房东柯秀珍回忆:“她总在晒台晾晒旗袍,不同颜色的衣架排列就是联络暗号。”
面对全城8000多名特务,她将200多名党员“打散重组”——小学教员方休负责军事密码破译、电厂技工老赵监控供电系统、舞女白玫渗透军官俱乐部,这种“单线蜂窝”结构让国民党始终摸不清地下党脉络。
最惊险的渗透发生在总统府警卫团。地下党员林家瑞通过同乡关系,将发展对象锁定在炊事班长身上。这个每天给蒋介石送餐的伙夫,最终成了传递会议纪要的“隐形信使”。
陈修良曾笑谈:“我们的情报网就像面点师傅手里的酵母,看着不起眼,却能发满整盆面。”
三、手提包里的乾坤:改写战局的五分钟
1947年深秋的某个午后,市委委员方休家的挂钟突然停摆——这是军统小舅子回家的信号。陈修良迅速将正在抄录的《长江防御计划》塞进旗袍夹层,端起茶杯时,玄关已传来皮靴声。她从容起身:“方太太,您家龙井该换新茶了。”转身的瞬间,与军统特务擦肩而过,怀中的情报温度透过绸缎灼烧着肌肤。
这份意外获取的密码本,最终化作西柏坡作战室里的绝密档案。三个月后淮海战役打响,粟裕看着标满国民党军部署的地图感叹:“我们在南京有双透视眼。”而此时的陈修良,正带着抄录组在防空洞里奋战三昼夜,将汪维恒提供的《国军战斗序列》浓缩成微缩胶卷,藏进胭脂盒送往解放区。
四、策反风暴:从轰炸机到御林军
1948年冬,南京明故宫机场的探照灯下,飞行员俞渤在起降记录上伪造训练数据。他不知道,此刻陈修良正在三条街外的阁楼里,用显影药水书写着他的入党批准书。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源自她对“空中起义”价值的精准判断:“一架B-24的价值,抵得上两个陆军师。”
更震撼的策反发生在蒋介石的“铁卫队”。当97师师长王宴清面对舅舅的劝降沉默时,陈修良乔装成中医夫人,在玄武湖茶社亮明身份:“王师长可知晓,你卫戍的挹江门城防图此刻就在我手提包里?”
这场持续六小时的秘密谈判,最终让南京城防最坚固的城门从内部瓦解。
起义当晚,陈修良在日记里写道:“今夜金陵无眠,蒋介石该听见丧钟了。”
五、黎明前的暗战:保护南京的48小时
1949年4月22日,汤恩伯的爆破令在南京城投下最后阴影。陈修良启动“护城计划”:下关电厂的党员将炸药换成沙包,铁路局的同志锁死机车头,警察系统的地下党持枪守卫银行金库。最惊险的是水厂保卫战,当特务试图炸毁滤水池时,伪装成清洁工的地下党员拉响假警报,用调虎离山计保住了城市命脉。
渡江战役前夜,她在长江边组织起由渔船、渡轮甚至澡盆组成的“特混舰队”。船工老李回忆:“那个穿呢子大衣的太太亲自给我别上红花,说‘新中国记得每个摆渡人’。”
4月24日,当三野35军进入南京时,陈修良站在新街口钟楼下,看着完好无损的城市,终于摘下戴了三年的珍珠耳环——那是与丈夫约定的平安信号。
《陈修良与南京解放》(江苏人民出版社)《沙文汉陈修良夫妇传》(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共中央南京局史料汇编》(中央文献出版社)《渡江战役中的隐蔽战线》(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的白区斗争》(中共党史出版社)《民国首都警察厅档案》(南京市档案馆编)《沙孟海年谱》(西泠印社出版社)《华东局城工部回忆录》(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