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针对中国是否就关税与美国展开谈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近日回应称,中方的立场是明确一贯的: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何咏前称,中国愿意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与美方通过平等对话磋商妥善解决分歧。但对话是有原则的,磋商是有底线的。美方应纠正错误做法,为双方平等对话磋商创造氛围和条件。就中国是否会继续对美国产品加征更高关税,何咏前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特朗普(资料图)
此时中国对美关税反击税率已飙升至125%,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骤降至零,北卡罗来纳州农民的手机不断弹出期货价格暴跌的消息。他低估了中国的反制决心,中方不仅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更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切断波音飞机、英特尔芯片等关键产品的对华供应。“这不是贸易战,而是经济绞杀。”美国智库的报告警示,中国的“奉陪到底”策略已让美国农业州陷入绝境。北卡罗来纳州首府罗利的农田里,共和党籍参议员蒂利斯正被选民包围。
近期,刚卸任不到3个月的前总统拜登重返镜头前,开口便是对现任总统特朗普的严正指控。这位曾多次与特朗普交锋的老政客,以12个字总结了他眼中的特朗普执政:破坏之大、速度之快、令人震惊。拜登的这次发言不仅仅是发泄情绪,更是一场精准的政治反击。他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造成了美国国内的诸多损害:大规模裁员、削减社会保障、放纵减税、以及不断撕裂国家的举措。这些控诉不仅是对特朗普政策的批判,也向公众点明了对美国未来方向的担忧。
特朗普(资料图)
近日纽约的一个超市里突然上演了“疯狂抢购”的戏码,货架上的中国制造商品被一抢而空。这不是黑色星期五,也不是限时促销,而是关税政策掀起的消费恐慌。这场贸易战,已经从政府的会议室蔓延到了普通人的生活里。有人骂政府不作为,有人痛斥商家趁火打劫,还有人担心未来连卫生纸都买不起。这一幕幕,让人不禁想问:谁在这场博弈中笑到了最后?消费者的恐慌让商家也陷入了两难:进口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缩水,许多零售商不得不寻求新的供应链,甚至考虑减少中国商品的采购。
一个知名投资人马克·库班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句话再次点燃了民众的焦虑。他建议大家囤货,“牙膏、肥皂,只要能找到地方存,就赶紧买!”这条动态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美国的囤货潮背后,其实还反映了社会的心理恐慌。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普通美国人的实际购买力一直没有明显改善。疫情期间的高通胀更是让不少家庭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的政策变化,都容易激发集体性恐慌。
美国超市(资料图)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报道,数家美国企业近日提起诉讼,称根据美国《国际应急经济权力法》,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是非法的。该诉讼是由法律倡导组织自由正义中心代表五家企业在美国国际贸易法庭提起的。该中心称,这些企业受到了关税的“严重损害”。《国际应急经济权力法》赋予总统权力,在国家安全或经济面临“非同寻常的威胁”时行使应急经济权力。原告称,这一标准在本案中并未得到满足。诉状还称,法律不允许总统单方面征收关税。
当前,全球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中国始终秉持 "对话协商、互利共赢" 的原则,但也做好了应对任何挑战的准备。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关税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 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将取决于美方能否摒弃冷战思维,以理性态度看待中国发展。而中国,将继续以自身的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在风云变幻中书写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