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北京国子监,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不仅是明清两代国家最高学府,更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象征。

一、地理位置
国子监位于国子监街,而国子监街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北部,呈东西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南为方家胡同,北为五道营胡同。其长680米,平局宽度为12米。

二、景区布置
北京国子监和孔庙座落在国子监街的中端偏东。两组建筑坐北朝南,东为孔庙,西为国子监,符合古代“左庙右学”的规制。街上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枋曰“成贤街”,国子监大门两侧各一座,额枋曰“国子监”。

三、文化特色
1、国学文化
国学”一说,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一般认为,国学是以孔孟儒学为核心和主体。国子监、孔庙作为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是推崇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国学文化最为直观的载体和表现。

2、科举制度
明、清时期,最高一级的国家考试,是在紫禁城内保和殿举行,统称“殿试”。凡殿试录取的人均为进士,这些进士的名单全部被刻在石碑上,即所谓“进士题名碑”,这些石碑就放在孔庙内。就读国子监和科举考试是并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

四、主要景点
1、国子监
国子监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两侧为二厅六堂。辟雍为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为皇帝讲学的地方。辟雍南侧有东西御碑亭和一座金碧辉煌的琉璃牌楼,牌楼前面题刻“圜桥教泽”,后面题刻“学海节观”,是乾隆皇帝亲自题写。

2、孔庙
孔庙是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东西两侧还有神厨、宰牲亭、神库、持敬门、致斋所等,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凸显皇家气派。正门先师门仍保留着元代的建筑遗风,斗拱硕大稀疏,朴拙简洁,庙内的建筑原是青色琉璃瓦盖顶,清乾隆年间改为黄琉璃瓦。

3、火神庙
火神庙位于国子监街78号,建于清嘉庆七年,主要建筑有庙门、大殿、正殿及东西配殿,主要供奉关帝、财神、鲁班、药王、药圣各一尊。

4、牌楼
国子监街上共有四座过街牌楼,均为二柱冲天带跨楼牌楼,街东西口各一座,横额上题“成贤街”,国子监左右各一座,横额上题“国子监”。

5、下马碑
下马碑共有两座,孔庙大门两侧各有一座,上面以满、汉、蒙、藏、回、托忒六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碑文。

总之,步入国子监,你会得以亲身体验古代士子科举之路的不易。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感受到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走出国子监,心中不禁涌起对中华文明的无限敬仰。这里,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寻到那份对知识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