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所承袭的,其实也是汉朝的制度。所以应当是按照汉朝的灭族制度来处理孔融。曹操灭了孔融三族,指的其实是孔融本人的父亲、母亲、还有妻子这三个人所相关的直系亲属。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从孔子那一代算起来,一直到孔融这一代,其实已经经历了二十代,这二十代下来,到了他父亲孔宙这一代的时候,能有多少直系亲属呢?
所以杀孔融三族,压根就不会影响到孔子子孙后代的继承问题,因为孔融不代表整个孔家,孔家也不只有孔融这么一支。再说了孔融在孔子后世子孙当中,压根就不是什么正统,早就是旁枝中的旁枝了。所以他也不是当时传承孔家地位的人,杀了他三族,并不影响孔家的传承和繁荣。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父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孔子的厉害之处了,他的学问得到了古代帝王的认可,成为历朝历代治理国家的典范思想。所以每个朝代对孔子的后代都推崇备至。
从汉高帝刘邦开始,就已经开始册立孔子的后代爵位,当时被封为奉祀君的是孔子的第八代传人孔腾。此后孔子后人的世袭封号,不断变化,但是地位大致持平。
到了1055年的宋朝,正式确立了衍圣公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1935年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将最后一任(第31任)衍圣公孔德成,也是孔子的第77世孙,改成了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衍圣公的称呼才算终止。
曹操是靠哪些人起家的呢?都是一些有才能但是家族地位力不怎么高的人。曹操毕生唯才是举,使得很多出身贫寒但是有能力的人,都走上了为官之路。
所以曹操的这种举动是对士族集团的一种无形伤害,寒门入朝为官,势必会减少士族子嗣为官的机会。这是曹操对士族集团的一次挑战,所以汉献帝身边那些士族集团的人,对曹操是深恶痛绝。
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后汉书》每次曹操出去打仗的时候,这帮人都会说曹操必败,以此来动摇朝廷人心。尤其是在曹操打袁绍的时候,这种谣言直接导致,曹操手下几乎所有人都给袁绍写了投诚书。这件事对曹操来说打击不小,所以曹操在击败了袁绍以后,决心要跟士族集团斗争一把。
这个时候孔融就成了打击士族集团最好的靶子,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更是汉朝士族集团的代表人物,曹操杀了孔融,那就表明他唯才是举的方针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任何人想要反对这件事,都必须要付出代价。
杀了孔融以后,士族集团暂时被镇压了下去。不过他儿子曹丕为了让自己的皇位稳固,所以故意笼络士族集团,废除了唯才是举的方针,算是彻底否定了曹操一生的努力。
总结:孔融的死,跟衍圣公的延续压根没关系。孔融虽然是孔子的后代,但是并不是世袭爵位的那一支,所以孔融的死,并不影响当时孔门爵位的延续。而且灭孔融三族,这三族只是包含了父亲、母亲和妻子这三族的直系亲属,大多数都是男性为主,不排除孔融有后人传承后世。衍圣公从宋朝才开始设立,一直到了民国时期废除,历经接近一千年,是中华历史中的一项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