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仅用60秒就能与控制系统精准对接,让一辆汽车合装下线;一家纺织工厂智能生产系统2小时便可完成制版,排料效率提升40%……2025年,万物皆可智能制造。
中医药产业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成功的“中国经验”,并一直推动自身现代化、国际化。当智能制造深入各行各业时,中医药产业也迎来绝佳机遇。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之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开设的药物智能制造微专业,恰逢其时。
成都中医药大学2025年春季学期微专业招生中,除了针灸推拿学院的针灸推拿英文微专业、医学院的临床医学英文微专业……这类明显为中医人才“全球化”开设的微专业,还有药学院的药物智能制造微专业也很吸睛。
中医药+智能制造,这个组合显然是面向中医药创新的国家重大战略而设立,旨在培养学生在药物制造领域具备多学科交叉专业知识和前沿技能。不仅如此,成中医推出的微专业可谓诚意满满。比如药物智能制造微专业课,主讲老师是张定堃教授,他是硕博导师,从事的领域正是中药新药创制、中药绿色与智能制造等方向。正因如此,微专业课一经上线就出现“哄抢”,大家都明白在本科生阶段就可以和这样的教授面对面,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成中医药学院的中药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而且据ESI数据显示,成中医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世界前1‰。依托如此有实力的学院和学科,其开设的微专业早已赢在了起跑线。
不除了硬核实力,该学院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践。2024年9月,2021级中药学、药学及药物制剂专业进行了为期5天的药厂实习。实习药厂主要为好医生药业、太极集团、新绿色药业等七个头部药企,也从而熟悉和了解中药炮制和制剂的机械设备、制剂工艺流程及生产现状。从药企发展中能够看出,中成药早已产业化,为学生开设药物智能制造课程、与药企校企合作,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而从2024年12月开始,南京圣和药业、国药太极等头部企业在成中医温江校区纷纷开展专场宣讲,每场都有数百名迎接毕业生到场应聘。药学院毕业生平均去向落实率超过95%,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好评。
中医药已经推广至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而中药全球化,智能制造成了必经之路。作为全国TOP4的中医药大学,不得不赞叹成中医的“眼界”,无论是全英文的中医课程还是药物智能制造微专业,都是让中医药人才走向全球的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