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昆明的红嘴鸥不足三成,与老朋友告别倒计时

平芹聊娱 2025-04-10 16:29:14

春日的滇池畔,风里少了熟悉的鸥鸣。4月初的昆明,红嘴鸥大部队已悄然启程北归,留下的不足三成。海埂大坝上,零星的白影掠过水面,鸥粮摊点早已撤去,市民们攥着最后几把饲料,与这群“冬日精灵”作别——这是每年春天昆明人最不舍的仪式感。

红嘴鸥的“早退”并非突然。自3月中旬起,翠湖、环西桥等主城区的鸥影便日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滇池湿地中零星的停留。数据显示,去年冬季抵昆的红嘴鸥约4万只,而如今仅剩千余只徘徊,大部分已踏上返回西伯利亚的漫长旅途。专家解释,这是自然规律:气温回暖、繁殖期临近,红嘴鸥需返回北方“度蜜月”,完成生命延续的使命。

主城区鸥群减少?答案藏在滇池的生态变迁中。近年来,环湖湿地修复面积超6万亩,红嘴鸥的“食堂”和“宿舍”从翠湖扩展至海洪湿地、宝丰湿地等郊野。吃饱喝足的它们,无需再像过去一样“通勤”9公里进城觅食,转而选择更静谧的栖息地。市民调侃:“以前是‘刚需进城打工’,现在是‘郊区豪宅躺平’。”

昆明人而言,红嘴鸥不仅是候鸟,更是乡愁的载体。自1985年首次大规模到访,40年间,它们从数千只增至4万只,与城市共生共荣。26岁的小慧每年此时都会到海埂大坝喂鸥,她说:“像送别远行的朋友,明年冬天再见。”而环卫工人李素芬则感慨:“少了鸥群,步数都少了,但心里空落落的。”

4月中旬,最后一批红嘴鸥将启程。它们的离去,是生态规律的必然,也是昆明环境向好的印证。正如市民张蔚所言:“40年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约定的开始。”或许,人与鸥的故事,早已刻进春城的年轮里,成为跨越山海的浪漫诗篇。

0 阅读:0

平芹聊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