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传奇,结局是迷,世人皆知咏鹅诗,谁又真懂骆宾王?

谁家庭院木樨香 2025-04-17 13:03:07

骆宾王七岁能诗,有“神童”的称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世人皆知咏鹅诗,谁又真懂骆宾王?

闻一多评价骆宾王:“他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他一身侠骨,怜惜痴心女子,写诗敲打负心汉: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七岁成名的骆宾王,以传奇登场,以传奇谢幕。他性格耿直,处处碰壁,半生坎坷,世人唏嘘不已。遭遇家庭变故,生活清贫的骆宾王,一度考场失意,为求生计,成为道王李元庆的府属,他的名作 《帝京篇》,更是初唐的绝唱。当年,武则天看到他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激赏之下询问何人所作,当被告知为骆宾王所写时,武则天感叹:“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武则天又说:骆宾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是徐建业的武功未必配得上,一针见血地预见了骆宾王的结局。

1300多年前,骆宾王出生于义乌,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的父亲去世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魄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骆宾王笔下的边庭落日,大气磅礴,夕阳下边塞的壮观景色跃然纸上。他不远万里,奔赴塞外,也曾想过建功立业、报答君恩: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骆宾王的豪情壮志,在笔端流淌: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想当年,七岁的他以一首《咏鹅》,备受瞩目;九岁的他,以一首《玩初月》展示独特才情: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公元670年,吐蕃进犯大唐边境,骆宾王在给裴行俭的诗中写道: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五十多岁的他,投笔从戎,一腔热血,奔赴边塞。他的豪情,在《从军行》一诗中尽显: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骆宾王献诗《帝京篇》之后,调任明堂县主簿,他从正九品上提至从八品上,品阶升了两级。升职的原因?是裴行俭的荫庇,还是他自己的才华?或许都有吧。可惜,骆宾王升职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了。等他守满27个月的孝期,归来已是仪凤三年(678)了。他从明堂主簿调任长安主簿,还算顺当。

像骆宾王这样的升斗小吏,朝堂的血雨腥风,应该不会影响到他。但他还是出事了,关于骆宾王的牢狱之灾,有一种说法,他升任侍御史直言讽谏,得罪武则天获罪,结合唐朝官场惯例及各类史料,并不可信。

当时,狄仁杰正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纪,骆宾王或许根本没有机会面圣谏言,否则武则天也不会感慨,像他这样的人才被埋没。《旧唐书•骆宾王传》的说法,更为可信。当时,武后夺权,排除异己。个性耿直的骆宾王因言行不当得获罪,罪名:“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他应该是在长安主簿或者殿中侍御史任上获罪。

悲愤的骆宾王,写下有名的《在狱咏蝉》,自证清白: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仕途之路,如此艰难。骆宾王很委屈,所幸他运气好,公元679年,仪凤四年,皇上大赦天下,天高云淡的秋天,他重获自由。秋去冬来,骆宾王的报国之心,从未改变。他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面对自己当下的处境,他想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何其相似。于是,他提笔写下《于易水送别》,借思古幽情宣泄内心的苦闷: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花甲之年的骆宾王,有些疲惫,有些忧伤。想自己鞠躬尽瘁这么多年,一事无成。出狱后,他曾出使辽西一带,其苦闷心情,《海曲书情》可见一斑:薄游倦千里,劳生负百年。未能槎上汉,讵肯剑游燕。白云照春海,青山横曙天。江涛让双璧,渭水掷三钱。坐惜风光晚,长歌独块然。

680年,骆宾王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他的官职正九品上,一下子降了两级,郁闷的他,度日如年。《久客临海有怀》,正是他心情的真实写照:天涯非日观,地屺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

骆宾王什么时候辞职的?我们不得而知。他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九月,徐敬业(李敬业,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掌管文书机要,任艺文令,写下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两句,唐朝旧臣怎能不怀念故君?连武则天看到不禁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

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根据孟棨《本事诗》的记载,徐敬业败后,与骆宾王一起出逃,徐敬业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还有一种说法,骆宾王跳水逃生,亡命于“邗自白水荡”;追兵将领怕承担对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杀了与他们相貌似的两个人交差,骆宾王得以隐姓埋名活了下来。

有说被杀,有说出家,天才诗人骆宾王,到底是怎样的结局呢?有一种说法,让我们心生慰藉。著名诗人宋之问被贬越州,路过杭州灵隐寺,一天晚上,皓月当空,微风习习,宋之问不禁诗兴大发,脱口而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下一句却怎么也想不出来,他抬头看时,看到一个老僧,在长明灯下打坐。宋之问说明原委,老僧微微一笑,施主何不接门观沧海日,楼对浙江潮。

宋之问老僧的才华折服,他深受启发,茅塞顿开,一口气写完整首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很快,宋之问的这首《灵隐寺》,轰动京城。

曾经指点宋之问的老僧,却悄然而去,不知所踪。其他僧人告诉他,老僧的俗名叫骆宾王。这段传奇故事,让人唏嘘,我宁愿相信这便是骆宾王的真正结局。

咏鹅诗犹在,昔时人已末。曾经的骆宾王,早已成为历史长河里一朵浪花,淹没在过往的晨雾中,唯有他的诗文,依然扣人心弦。生活不是童话,骆宾王真正的结局,并不好。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去世死后,宋之问为他写了祭文《祭杜学士审言文》,文中提到了初唐四杰,对骆宾王的评价:“骆则不能保族而全躯”。骆宾王七岁成名,宦海沉浮数十年,一生勠力上行,最后不仅自己身首异处,还连累了整个家族。

竹坚雅操,几朝霜、几朝雪,傲就琅玕。不负平生气,便是骆宾王的一生。他生而传奇,以传奇登场,以传奇谢幕。

回顾此生,骆宾王无怨无悔。一路走来,他为了自己的追求,毅然辞官,奔赴边塞,投奔徐敬业,义无反顾。他的脚步,一直追随着自己的内心,纵马踏花般奔向自己向往的生活。王勃的一句话,用来形容骆宾王,极为贴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无论怎样的困境,骆宾王不曾忘记自己的初心。诚如陶渊明所说,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一生孤傲的骆宾王,倘若能像传说中那样,遁入空门,又会怎样呢?晨钟暮鼓,佛前灯下,他定会领悟人生另一番境界。

如果说,飞蛾扑火是飞蛾对光明的执着,纵马踏花向自由的骆宾王,何尝不是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生而传奇,结局是迷,世人皆知咏鹅诗,谁又真懂骆宾王?

0 阅读:1

谁家庭院木樨香

简介:亲情、友情、爱情,真情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