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张登峰。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明明在努力对抗抑郁 —— 坚持冥想、清淡饮食、强迫自己运动,可情绪却越来越低落,身体也愈发疲惫?
《黄帝内经》有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不仅维系着身体的温煦功能,更是精神饱满、情志舒畅的基础。在对抗抑郁的路上,错误的 “养生” 方式,可能正在悄悄损耗阳气,加重病情。
以下五种看似 “治愈” 的习惯,实则在透支你的身心能量。我们需要警惕这些 “伪养生” 陷阱,找到真正滋养身心的方法。
01 过度冥想:陷入 “自我内耗” 的循环
很多人将冥想视为缓解抑郁的 “万能药”,长时间强迫自己专注于呼吸或负面情绪,试图 “想通” 问题。然而,过度沉浸在自我剖析中,反而会加剧焦虑与自责,导致心神不宁,阳气耗散。《黄帝内经》强调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过度执着于 “对抗情绪”,违背了 “顺气养神” 的原则。正确做法:将冥想时间控制在 10-15 分钟,专注于放松而非 “解决问题”;配合户外散步,让身体在自然中吸收阳气,平衡情绪。
02 极端节食:营养匮乏,阳气无根
为了 “健康养生”,部分患者选择素食或极端节食,认为清淡饮食能改善情绪。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长期节食导致营养不足,脾胃虚弱,阳气无法生化。
正如《脾胃论》所言:“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缺乏营养支持,身体与精神都会陷入恶性循环。正确做法:保证饮食均衡,适当摄入红枣、桂圆、小米等温补食物,搭配蛋白质,滋养脾胃阳气。
03 强迫运动:疲惫身体,耗散元气盲目追求 “暴汗燃脂” 或高强度运动,认为 “动起来就能赶走抑郁”。然而,过度运动消耗大量体力,导致阳气随汗液外泄。尤其是抑郁患者本身精力不足,强行运动反而加重身体负担,损伤肾阳。
《素问・宣明五气》指出:“久行伤筋,久立伤骨”,过度运动违背了 “形劳而不倦” 的养生之道。正确做法: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次 20-30 分钟,以微微发热、不感疲惫为宜,顺应阳气升发。
04 过度社交:情绪过载,心神失养
为了 “走出抑郁”,强迫自己频繁参与社交活动,试图用热闹填补内心空洞。但《黄帝内经》强调 “独闭户塞牖而处” 的静养智慧。过度社交消耗心神,尤其对敏感的抑郁患者而言,外界信息与情感交流可能加剧压力,导致阳气耗散。正确做法:适度社交,保留独处时间,通过阅读、听音乐等低耗能活动滋养心神。
05 熬夜 “自愈”:违背天时,损耗根本
许多人选择熬夜追剧、刷手机,认为 “夜晚属于自己”,甚至将熬夜视为 “对抗抑郁的自由时刻”。但《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明确指出:“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夜晚本应养阴藏阳,熬夜打乱生物钟,损伤肝胆阳气,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情绪更加低落。正确做法:遵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晚 11 点前入睡,借助天地阳气修复身心。
那该如何补阳呢?
下面可以参考这个案例,典型的阳气不足
李女士,28岁,抑郁症病史3年。自述大学期间因感情受挫、职场压力,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症状。曾服用抗抑郁药物,但因药物副作用导致体重增加、记忆力下降,遂寻求中医调理。
自述:畏寒肢冷,易疲劳,常感后背发凉,晨起易腹泻,经期腹痛且量少色淡

刻诊:舌体胖大,边缘齿痕明显,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
辨证:阳气亏虚,寒湿内蕴之证。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情志失调、脏腑功能低下。
组成:附子、干姜 、党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桂枝 、浮小麦、大枣 、石菖蒲 、郁金等。
二诊:
患者自述畏寒减轻,后背发凉消失,睡眠改善(每晚可睡6小时),大便成形,情绪稍有好转。微调药方,加入阿胶、鹿角胶。

三诊:
面色转红润,晨起腹泻消失,月经恢复正常,诸症基本平息,体重稳定下降8公斤,西药逐渐减量。复查舌象:齿痕明显减少,舌苔转薄白。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对抗抑郁,养阳才是根本真正的抗抑郁养生,在于顺应阳气运行规律,滋养身心而非消耗:
饮食温补:避免生冷,适当食用温补食材;动静结合:选择温和运动,不过度消耗体力;心神内敛:接纳情绪,不过度自我批判;作息规律:顺应昼夜节律,养护阳气根基。阳气是生命的火种,也是对抗抑郁的能量源泉。唯有以 “顺养” 代替 “对抗”,才能真正让身心重获生机。愿你在调养中,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