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是否回暖?清明节后究竟能不能冲!附指标对比

粤西新发现 2025-04-06 04:34:47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又有烧猪吃了!最近猪周期是否回暖了,很多朋友问能不能入一些?

鹰眼做一期猪周期的分析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多点赞支持收藏,也欢迎多交流。文章内容不作为投资建议,谢谢!

首先,从供给端看,行业产能优化是此轮周期回暖的基础。以2024年数据为例,能繁母猪存栏量自4月起回升至103.6%(农业农村部数据),但仍处于绿色调控区间,表明产能去化并未过度扩张。

叠加饲料成本下行(玉米、豆粕价格同比降幅达15%-20%),头部企业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已降至14.5元/公斤,较行业平均低1.5元/公斤,直接带动其2024年净利润预增超190亿元。

其次,需求端的改善提供了短期支撑。清明节后,餐饮消费回暖(社零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0%)叠加屠宰企业补库需求,生猪价格反弹至15.3元/公斤,环比上涨8%。 例如 ,双汇发展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披露,其低温肉制品销量同比提升12%,印证消费端结构性复苏。

此外,政策与市场调节进一步平滑了周期波动。国家发改委4月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冻猪肉收储(规模2万吨),同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前十大养殖集团市占率从2020年的12%升至2024年的25%。例如温氏股份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整合中小产能,2024年生猪出栏量同比提升23%,规模化效应显著降低单位成本。

从国际形势的影响方面来说,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缓解了成本压力。以玉米为例,2024年全球丰产导致CBOT玉米期货价格跌至450美分/蒲式耳,较2023年高点下降30%,直接降低饲料成本占比(从60%降至55%)。以新希望为例,其饲料业务毛利率因此提升2.3个百分点,反哺养殖端现金流。

另一方面,疫病风险仍需警惕。尽管国内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完善(2024年扑杀率同比下降70%),但国际疫情仍存不确定性。例如,巴西2024年3月报告新发猪流感病例,导致其猪肉出口暂停两周,间接推升国内进口替代需求。这一背景下,具备自繁自养能力的牧原股份更易规避外部引种风险。

养猪当前核心矛盾在于成本分化。2024年行业平均养殖成本约16元/公斤,但头部企业如牧原、巨星农牧通过基因选育、智能化饲喂等技术,成本分别控制在14.5元/公斤、15元/公斤。

以成本差测算,当猪价回升至16元/公斤时,牧原头均盈利可达200元,而中小养殖户仅勉强盈亏平衡。

从投资视角看,行业正从“β机会”转向“α选择”。例如,2024年猪企股价表现中,巨星农牧因出栏量增速超49%且成本优势突出,年内涨幅达58%,显著跑赢行业指数(+22%)。 这表明,在弱周期下,具备成本控制与规模扩张能力的企业更具配置价值。

牧原股份

核心优势:2024年出栏量预计6500万头,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完全成本较行业低1.5元/公斤,头均盈利多150元。

数据印证:Q1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35%,资产负债率降至55%,财务安全垫厚实。

温氏股份

全产业链协同:肉鸡业务贡献稳定现金流(2024年净利润占比40%),反哺生猪产能扩张;屠宰产能提升至3500万头/年,平滑周期波动。

估值修复空间:当前PB仅1.8倍,低于近五年均值2.3倍。

新希望

饲料+养殖双轮驱动:饲料销量稳居全国第一(2800万吨/年),保障原料采购议价权;生猪产能扩张至2000万头,成本边际改善明显。

催化剂:Q2饲料业务毛利率有望随豆粕降价再提升1.5个百分点。

双汇发展

低成本锁定利润:2024年屠宰量同比增18%,低价生猪库存充足;肉制品吨毛利提升至4500元,创三年新高。

消费升级抓手:高端产品“王中王”系列收入占比升至30%,溢价能力凸显。

巨星农牧

区域扩张典范:四川基地产能利用率超95%,2024年云南新厂投产带动出栏量突破300万头;成本控制对标牧原。

资金关注度高:近一月机构调研频次同比增200%,北向资金持股比例升至5.8%。

鹰眼逻辑分析 : 当前猪周期已进入“弱复苏+强分化”阶段,投资者需摒弃粗放式布局思维,转而深耕成本、现金流、管理效率等微观指标。

以上不作为投资建议,纯个人见解整理,觉得好收藏,点赞评论,谢谢

0 阅读:0

粤西新发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