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梅为妻,呼鹤为子—宋人的悲凉

云鉴历史 2020-08-28 19:42:23

孤山和靖真奇士,绕屋种梅清彻底

林逋,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孤僻症患者,也可以说他是把世道人心都看透,觉得和人在一起没啥意思。就同梅花为伴,与仙鹤为伍。种梅养鹤,造就了一段”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

可是古人隐逸山林,淡泊明志的人很多,为何只有这位林逋能隐居的中外皆知,流芳于世。

其实用一句话诗就可以形容,无意苦争春,只有香如故。

林逋在隐居之前,就曾经一直在江淮流域游历,虽然《宋史》说他“少孤“,但是古代所说的”孤“也只是说没有父亲,母亲应该还在,且家产颇丰。否则也不会自幼就可以读书,且可以在成年之后还能四处游历。

从他的这个早期游历,和“力学“的角度来看,林逋因该是个很有想法,喜欢交朋友的人。力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知识,上科举。游历的目的是为了增长阅历和见识。你说这样的人没有啥想法?鬼都不信。

但是,就这样到了四十岁,这个看起来也游历的差不多,也在江湖之远和庙堂之上,都有些名声之后,却忽然在西湖老家归隐,真的是有点让人大跌眼镜。而且这位才子,不但隐居,还终身未娶,这一切的行为,都着实让人匪夷所思。究竟这位林逋,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使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有一种说法,说是促成了林逋归隐的主要原因,就是宋真宗的“天书封禅“。宋真宗和大臣王钦若伪造天书,随后宋真宗就说自己是依据天书的指示,在1008年上泰山封禅。对于这位皇帝,稍微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这哥们也是宋朝第一怂蛋,仅次于宋徽宗。都是一个尿性,养在深闺,胆小怕事。同契丹人签下澶渊之盟,每年给辽人送随币的皇帝。就这怂货,还敢去泰山封禅。企图比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统一全国,北灭蛮夷的超级帝王。真的人脸皮,百事可为。

宋真宗的无耻,深深的刺激了林逋,让他开始鄙视这个国家。有诗作证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疏箫。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但是,也有人说,他之所以梅花当作妻子,显仙鹤当作儿子,其实内心是渴望爱请家庭的。之所以这样的,主要是曾经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然而他却失去。

林逋一生写过很多的诗和词,其中只有两首词是关于爱情的,一首叫做《长相思.惜别》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还有一首叫做《点绛唇.题草》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天各一方,今生今世无缘相见,芳草萋萋,低吟出又一首离歌。

这两首词,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一个“心结未成”,一个“今世无缘相见”又是“离情”又是“离歌”,要说这位林逋没点故事,谁信呢?

寒冬中的最后一支梅花

林逋隐居之后,主要就是做三件事,植梅,咏梅,养鹤。

隐居虽然给人感觉非常的飘逸,潇洒,但是人嘛,还是要吃饭的。林逋没有娶妻,自然也没有生子,年纪也已不惑。那个年代也没有退休金,应该如何维持未来的生活呢?

《孤山志》中就曾经记载过,“和靖种梅三百六十余树,花即可观,实亦可售。每售梅实一树,以供一日之需,书云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盖计年以栽树也“

林逋选择的这个地方隐居,也是有自己的思虑。如果隐居在深山老林中,就凭借他一介书生,生计一定难以为继,别说还要对付山中的野兽。而在孤山隐居,就相当的不错。此山虽为山,但是只是一片四面环水的屿,而且还有一个极其美丽的名字—梅花屿。屿中多梅,寒香稠叠。

林逋和一个书童一起在梅花屿生活,用种的梅子来换取日常的生活用品。解决了经济问题,林逋就可以完全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林逋不但在梅花屿上种梅,在屿上他还养了两只鹤。可以这样说,林逋之所以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可以因为隐居而被皇帝知道,而且还能名满天下,这两只鹤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梅妻鹤子”背后是宋人的普遍焦虑

林逋的潇洒飘逸,“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尽管被后人津津乐道。但是,我们也能从他身上看到,这种类似病态的情感和审美毕竟,梅花,飞鹤再通人性,花就是花,鹤就是鹤。一个大男人,“君泪盈,妾泪盈”为何如此?完全失去了阳刚之味。

宋朝也因为孱弱,虽然经济发达,却始终被周围少数民族吊打。朝廷所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因此几乎始终都处于守势。到了仁宗时期,因为对于西夏的威胁始终都是熟视无睹,又丢掉了中原王朝一直依赖的祁连山下的养马场,使得宋朝不得不以大量士兵的血肉之躯,来迎战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攻击。几乎每场对外战争,宋朝都是狼狈而逃,少有胜绩。

面对这样的形式,每个大宋的子民内心都很清楚,说不定某一天,游牧民族的骑兵就会长驱直入。而脆弱的宋朝,无法保护他们。每个家庭,每个宋人,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和即将降临的耻辱。对于死亡的恐惧,始终笼罩在每个大宋子民的心中,灰飞烟灭,末世悲凉。

梅花,严寒中,傲然开放,又独自凋零,灰飞烟灭,梅妻鹤子似乎都预示着,整个国家最后的宿命。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