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邓颖超重返红岩村,在饶国模故居前失望摇头:介绍得轻飘飘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23 10:21:13

1985年10月份,那时候全国政协的主席是邓颖超。她和杨德中、赵炜一起坐飞机到了重庆。邓颖超不想麻烦地方上的领导,所以在走之前就特意说了,别让他们去机场接或者送。但没想到的是,飞机一落地,邓颖超就看见地方的同志们已经在那等着迎接她了。

“都说了别特意来迎送,怕耽误了大家手头的工作,怎么还是都跑来了?”邓颖超边和大家握手,边略带责备地说。重庆市委书记廖伯康连忙接话:“邓大姐,您虽然是重庆的老熟人了,但现在这重庆啊,变化可真不小,我来给您做个向导,带您四处看看。”

廖伯康的一句话,让邓颖超立马就笑了……

【时隔40年再回重庆】

1938年10月份,邓颖超抵达重庆,参加了一届二次的国民参政会。之后,她一直待到1946年才飞去南京工作。这期间,除了两次因为工作需要回延安外,邓颖超在重庆总共待了差不多五年,一直在这儿工作生活。

刚到重庆,邓颖超立马加入了重庆妇女慰劳会,她给好多地方的妇女做演讲,告诉大家现在的抗战情况,呼吁大家更积极地参与妇女抗战的工作。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四次会议结束以后,邓颖超跟共产党还有其他民主党派的参政员一起,在重庆搞起了民主宪政的活动,他们想让国民党别再搞一党独大,希望快点开国民大会,定个宪法,然后按宪法来办事。

1941年,皖南那边出事后,邓颖超毅然决然地留在了重庆,她大胆地把国民党里那些想搞分裂、破坏抗日大局的人的阴谋给公之于众。她还赶紧组织妇委会的伙伴们,让他们找地方躲起来或者撤走,就是为了不让大家受到更大的伤害。

蒋介石决定要开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后,邓颖超是共产党那边选出来的七个参政员里头的一个,可她直接说不去参会,她不愿帮国民党装点门面。

1945年,抗战一结束,毛主席就勇敢地飞到重庆,跟国民党商量和平大事。蒋介石没办法,只好答应开个政治商量大会。邓颖超被选上中共的七个代表里,她还是里头唯一的女同志,大家都特别她。

政治家就该像这样。

政协大会结束后,重庆的老百姓们都跑到较场口广场,欢庆大会开得圆满。可谁成想,国民党在背后偷偷派了好多特务和打手,混进人群里就开始动手打人。不光民主人士被打伤了不少,就连围观的老百姓和记者也有好几十个人受了伤。这事儿一出,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震惊了,这就是有名的“较场口事件”。

那时候,邓颖超没在现场,特务就放出狠话说以后还要找机会对付她。很多人劝邓颖超先别出门参加活动了,但邓颖超根本不怕这些威胁,她还是和周恩来、廖承志他们一起,去医院探望了受伤的人。另外,她还参与了给蒋介石写信,抗议国民党恶劣行径的活动。

1946年那会儿,国民政府搬回了南京,邓颖超呢,也跟着共产党的队伍从重庆走了,这一走就是快40年,直到后来才又回了重庆。在重庆的那段日子,邓颖超不光是看了看重庆的新面貌,感受了它的巨大变化,还特意去了以前战斗过的地方,重温了一下旧地。

第一站,邓颖超抵达了重庆人民大礼堂。她站在礼堂外的台阶上,远远地望着对面老政协的旧址,心里想了很多。接着,邓颖超走进了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一边走一边给陪同的同志讲述着过去这里发生的事情,还用手比划着当时的场景。

参观时,邓颖超反复提醒大家,得根据真实情况来,不能歪曲历史。

邓颖超踏进红岩村那一刻,心里别提多乐呵了。她边走边给旁边陪着的人讲解,活脱脱成了领路的。想当年,她和周恩来就是住这儿,一起过日子、一起忙工作,还跟党里的其他伙伴一块儿努力,把第二次国共合作搞扎实,盼的就是抗战能打赢。

进了纪念馆,邓颖超又跟大家伙儿说,那时候的日子真的挺苦的。虽然好多东西都没能留下来,但咱也不能随便整些别的来凑数。得尽力把历史的原貌给展现出来,这样才能让后人更真切地受到教育。

邓颖超站在饶国模同志故居前头,眼睛紧紧盯着那块牌子上的简单介绍,好一会儿。旁边的工作人员看她那样,以为她是看不清楚字,就主动帮她把上面的字又念了一遍。可邓颖超轻轻摆了摆手:“字我能看清,我是觉得,对饶国模同志,咱们不能就这么简单地提一提……要不是有刘太太,也就是饶国模,咱们的红岩哪会有啊……”

饶国模在四川铜梁的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里长大,她有两个哥哥,都是同盟会的成员,而且二哥还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里面很有名的一位。受这两位哥哥的影响,饶国模从小心里就种下了爱国的种子,她把秋瑾当作自己的学习对象。

饶国模16岁那年,下定决心离开了那个老旧的封建家庭,去追求新的思想和文化。在成都上学时,她碰到了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刘国华,两人情投意合,自由恋爱。等到毕业之后,他们就结婚了,一起回到了老家。

后来,刘国华在重庆铜元局谋得了一份差事,饶国模就跟着老公一块儿到了重庆。她不愿意整天待在家里享福,于是就和朋友们一起动手搞了个实业社,还投资了个小煤窑。这样一来,她的想法也慢慢变了,从原来的想通过教育来救国,转到了想通过搞实业来救国。

1930年那会儿,四川的军阀政府手头紧,就把红岩那片荒地便宜卖了。饶国模呢,就拿自己辛苦做生意攒的钱,买了红岩嘴那儿三百多亩的荒地。她搞了个农场,种花、种菜、还种水果,给农场起了个名儿叫“大有农场”。这在当时的重庆,可是没几家的私家农场呢。

但就在饶国模忙着打理生意那会儿,她老公刘国华却学坏了,染上了官场那些坏习惯,竟然在外面找了小三,还跟饶国模说要娶进门做二房。饶国模思想开明,二话不说就跟刘国华分了家,还把家里一栋房子给卖了,带着三个娃搬到了农场去住。

饶国模一番努力打拼后,在重庆闯出了名堂,成了知名的企业家和农场老板。

【“一个人干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干好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按照和国民党的合作协议,开始用八路军的名义,在一些国民党统治的大城市里头,公开搞起了办事处。这样一来,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就出现了,它成了共产党在国民党地盘上搞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平台。

日军老炸重庆城里头,办事处为了方便干事儿,就打算换个新地方。他们出去转了转,看了好几个合适的地儿,其中有个是饶国模的“大有农场”。周恩来听说饶国模是黄花岗牺牲的饶国梁的亲妹妹,而且她家的三个娃都入了共产党,立马就拍板,说红岩嘴那块地就是新办事处了。

饶国模碰到办事处的人来商量,说想在她的农场里建个八路军办事处。她一听,立马就答应了。说来也巧,她正打算在农场盖新房呢。于是,两边一合计,办事处给了饶国模3000块钱,让她来张罗盖房的事儿。等房子盖好了,办事处可以免费用上三年。要是超过了时间,就按时给租金。就这么定了。

饶国模马上回老家叫来了建筑师傅,买了材料就在农场里开始建房,打算给八路军办事处盖栋大楼。没多久,一栋三层高的欧式建筑就矗立在那儿了。等办事处的人去找饶国模商量租房和付钱的事儿时,她却怎么都不愿意收那建房的钱,连合同也不想签。

饶国模对办事处的人员入住那是打心底里欢迎,住多久都没问题。但周恩来左思右想后,还是亲自拿着钱和协议去找了饶国模,跟她好好说了说,共产党有规矩得守,再说了,也是为了饶国模自己好,免得被人扣上“和共产党勾结”的帽子。

饶国模最后接下了用来建房的钱,还跟八路军办事处签下了租房的协议,这样她就成了办事处的房东。不过呢,那笔钱她后来又都拿去给办事处做日常开销了,而且从始至终,她都没要过办事处的一分租金。

正如周恩来所预见,饶国模家背景虽硬,大哥在政府当官,二哥还是国民党里的英雄烈士,但军警和特务们也没辙,不敢明着动手。不过,他们还是天天盯着红岩嘴那边,更过分的是,直接在办事处旁边建了个参政会大楼,还弄了碉堡样的岗哨,机枪直接对着饶国模家的房子。

饶国模一家子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那可是真真切切地在国民党的眼皮子底下过日子,每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但饶国模这人,胆子大得很,一点也不怵,总是绞尽脑汁地给办事处排忧解难。

随着办事处业务不断扩大,人手越加充裕,住房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饶国模见状,直接腾出一栋平房,给办事处当招待所使用。再加上办事处的小家伙们一个个增加,她又专门腾出几间房,办起了托儿所。还有啊,万一办事处的同志不幸牺牲或者生病去世,得有个地方安葬,饶国模便在自家农场划出了一块地,专门用来安葬这些逝去的同志。

办事处里吃饭的人数不断增多,大家都想学延安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饶国模见状,就划出几块空地,让大伙种上瓜菜,好让伙食变得更好些。每当农场里的水果成熟时,饶国模总是赶在上市前,安排人挑些最好的,装满几筐,送到办事处给大伙尝尝鲜。

1940年那年的秋天,周恩来的老爹和邓颖超的老妈来到了重庆,和周恩来两口子见了个面。饶国模一看俩老人岁数都挺大了,就主动提出来,让俩老人住到自己家里头,好方便自己照顾他们。

没过多久,邓颖超的妈妈就去世了。饶国模赶紧帮忙处理丧事,安排把邓颖超的妈妈葬在了红岩嘴那个地方。

1942年那会儿,周恩来的老爹病得厉害,得住医院。周恩来和他媳妇因为工作太忙,脱不开身。这时候,饶国模站了出来,主动说要帮忙照看老人家。后来,周恩来的老爹不幸去世,饶国模又帮忙处理了丧事,还把他安葬在了红岩嘴墓地。

饶国模所做的一切,办事处的大家心里都非常感谢,都说“刘太太对我们,比家里人还要好”。

1945年的时候,八路军办事处的人员数量又涨了一大波,导致好多同志吃饭都得挤在简陋的草棚里。办事处的人就去跟饶国模商量,说想再盖一栋楼房,楼上用来住人,楼下呢,就当作吃饭和开会的地方。饶国模一听,立马就点头同意了,结果没多久,这栋楼就顺利建成了。

这楼盖好没多久,就赶上毛主席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大事儿了。于是,大家就在这楼里给毛主席办了个热闹的文艺晚会。晚会上,周恩来给毛主席详细介绍了红岩办事处是怎么建起来的,还有饶国模女士怎么帮忙支持革命的事儿。毛主席听了,心里头特别感动,直夸好。

做一件好事对一个人来说其实不难,难的是能一辈子坚持做好事,我们真的得好好谢谢她。

【“这就是红岩村的革命妈妈”】

没多久,饶国模就收到了毛主席的饭局邀请。饶国模一和毛主席的手握上,眼眶立马就热了,她压根儿没想过能跟毛主席同桌吃饭。毛主席呢,一脸亲切地对饶国模笑道:

你家跟我们就是一家人嘛,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别太见外了,不用客气。

这顿饭在大家的笑声和聊天中拉开序幕,又在一片欢乐声中圆满落幕。分别的时候,毛主席亲自把饶国模送到办事处门口,一直目送她回到自己家里,然后才掉头回去。

那天晚上,饶国模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压根就睡不着。跟毛主席聊过之后,她觉得中国革命有了盼头。于是,她打定主意,得找个机会回请毛主席一顿饭,而且她坚信,毛主席肯定会赏脸来的。

第二天早上,饶国模早早就去找了周恩来,跟他说了说自己的想法。周恩来听了后,说要先去问问毛主席那边时间方不方便。等饶国模离开后,周恩来赶紧就去向毛主席报告了这事。毛主席一听,立马就开心地笑了:

在交流和表达中,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尊重和包容的原则,以建设性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从毛主席办公室出来后,周恩来迅速找到了办事处的厨师,让他悄悄地去饶国模家里搭把手,还特别交代别声张出去,好让大家以后还能像以前一样相处。有了厨师的协助,饶国模费心准备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她还亲自动手炒了盘青椒炒肉。

那晚聚餐结束后,饶国模拎出一篮子新鲜的辣椒,递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笑着回应:“好嘞,好嘞。这可是你主动给的,不是我伸手要的,不违反纪律哈。”

1947年2月份,国共两党的谈判彻底玩完后,八路军在重庆的办事处人员就不得不撤走了。那时候,饶国模自己日子也挺难过的,但她还是豁出去了,冒着风险继续帮中共的地下组织。她不光把手里头那点儿钱全给了地下党的同志,还把原来办事处的房子改成了红岩小学,给地下党当了个接头的地方。

1948年那会儿,重庆的地下党和那些有进步思想的人被国民党追得可惨了,但饶国模这家伙,偏偏在这个时候,铁了心要加入共产党。党组织一看,行,就批准了饶国模的申请。可巧的是,给饶国模做介绍的那个人牺牲了,所以饶国模自己压根儿不知道,她其实已经算是党的一员了。

饶国模在跟党组织断了联系后,还是一直偷偷为党做事。后来,国民党特务放出风声说要抓她,饶国模没办法,只好离开重庆,先回老家躲一阵子。

重庆一解放,饶国模就被请到了会师大会最前面坐着,大家都叫她“革命老妈”。后来西南军政委员会一成立,饶国模就当上了监委委员,还成了重庆市的人民代表。在党的带领下,还有市妇联的支持下,饶国模把好多家庭妇女聚在一起,成立了互助会,还开了托儿所,帮大家解决工作的问题。

1950年春天时候,饶国模来到了北京,邓颖超热情地请她吃了一顿饭。饶国模还特意为周总理夫妇准备了两把红岩那儿的水仙花当礼物。邓颖超看到花后特别高兴,立马就给在莫斯科的周总理写了封信,还挑了三支水仙花一起寄过去,想跟周总理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饶国模从北京重返重庆后,就把红岩嘴那片农场连同大楼一股脑儿地交给了党和政府。西南局一看这地儿挺有革命意义,就打算在这儿办个人民革命大学。开学那天,邓小平牵着饶国模的手,走到学员们面前就说:

这位就是红岩村里那位参加过革命的老妈妈。

1954年,周总理亲自点了名,饶国模就成了全国政协委员,后来还当上了全国妇联的执委。搬去北京不久后,重庆那边就开始在红岩嘴忙活着建革命纪念馆,到了1958年,这纪念馆的大门就正式向老百姓敞开了。

饶国模在1960年因为生病突然离世,她精彩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全国政协特地为她办了一场庄重的告别仪式,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人也都送来了花圈表示哀悼。直到饶国模去世21年后,党组织才正式解决了她的党员身份问题,认定她从1948年就开始算党龄了。

之后,饶国模回到了家乡,被安葬在了红岩那片土地上。

1985年,邓颖超再次踏上了红岩这片土地,她特地前去看望饶国模的墓地,还叫上了在场的伙伴们一起向饶国模表达敬意。她献上鲜花后,便围着饶国模的墓慢慢走了一圈,心里满是对故人的怀念。

在休息屋里,邓颖超按照工组同志的请求,拿起笔就写了“红岩精神,永远闪亮”这八个字。写到签名和日期那块儿,秘书赵炜跟她说,日期后面加上“在红岩写”比较好,邓颖超想了想,最后写下了“再次回到红岩”这四个字。

走的时候,邓颖超跟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挥了挥手,用四川话跟大家说:“红岩这边的事儿,就全靠你们了。”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