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狂揽332亿,历史新高!

新蕾电池 2025-04-28 05:42:35

本网讯 4月26日,格林美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格林美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创历史新高;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9.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636.24%。

格林美特别提到,非经常性损益中主要为持有ECOPRO MAT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影响-6.62亿元。这也意味着,扣除这一偶然事件的影响后,格林美实际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01 两大业务,狂揽332亿

对于格林美来说,过去的2024年无疑是一个忙碌却又充实的“肥年”。

这一年里,锂电行业供需错配的局面令产业链企业苦不堪言。相反,格林美无论三元材料业务还是电池回收业务,都步入了增长快车道。

格林美是如何实现业绩逆势增长的?

首先来看三元材料业务。

格林美是全球头部三元前驱体生产商之一,三元材料业务可以说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

2024年,格林美三元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7.62亿元,同比增长 10.24%;实现营业收入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产能利用率平均达到95%以上;核心产品出货量的平均增长率为65%,毛利率逆势增长3.03%。

具体到产品上,三大主要产品销量纷纷大增。

其中,核心产品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全年出货量达到18.90万吨,同比增长5%;四氧化三钴全年实现销量20,664 吨,同比增长88%,步入全球前二的市场地位;正极材料出货量20,168吨,同比增长102%。

两大新型产品实现突破。

钠电前驱体实现量产,超高压实型层氧钠电正极实现吨级出货;钠电材料万吨级产线建成,进入钠电材料第一方阵,为国内钠电的大规模商用化做好了产能准备。此外,固体锂电材料获得技术突破,跟上固体锂电产业化浪潮。

这也令格林美在锂电下行期间,综合毛利率出现了明显回升,达到15.29%。

再看电池回收业务。

格林美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电池回收业务的企业,抓住了电池回收这个风口,也是格林美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2024年,格林美城市矿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到35930吨,同比增长31%,折合4.31GWh,同比增长41%。

碳酸锂回收产量4000余吨,供应主流市场,同比增长超44%,锂回收率超过95%;磷酸铁锂回收、低品位锂渣回收产线开通,再生磷酸锂、磷酸铁大规模供应厦钨新能源等主流市场。

最后来看其他资源回收业务。

2024年,格林美钨回收总量达到6486 吨(WC 计),同比增长39%;钴产品(含超细钴粉、钴片)销售12557吨,同比增长76%;报废汽车综合利用回收总量达到28万吨,同比增长133%;再生塑料及制品6.88万吨,增长约9%。

可以说,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退役浪潮的到来,资源循环收这个千亿甚至万亿级的市场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02 继续增长,剑指600亿+

比起去年的业绩,市场更加关注的是未来公司业绩还能否延续这一增长?

格林美在年报中会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格林美表示,将聚焦产业、市场与资本的全球化布局,实施“产品、质量、装备、管理”大升级。通过强化海外布局、推进城市矿山开采等方式,全面提升业务的全球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2025~2027年,格林美计划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500+亿元与600+亿元,核心产品出货量平均增长率36%。

视线聚焦到2025年,格林美的计划包括两个重点:

其一,扩产。

2025年,格林美将全面实现新一轮的产能大释放,重点推进青美邦、格林美(荆门)的产能释放保障体系建设、印尼IGIP园区启动建设、核心产品的质量提升工程等6大工程建设,实现全年核心产品出货量平均增长46%。

其中,镍资源出货量达到12万吨以上,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达到20万吨以上,动力电池回收量达到5万吨以上……

其二,上市。

2025年,格林美计划在资本市场完成两个目标——启动与完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股份(H 股)的上市工作、启动与完成海外绿色债券的发行工作。

回顾格林美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史,2010年1月,格林美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开采城市矿山资源第一股”;2022年4月,格林美启动了赴瑞士上市计划,最终发行价格为每份GDR12.28美元。

如今,格林美再提赴港上市计划并计划发行海外债券,显然意在深化全球化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和全球竞争力。

在产能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下,海外将成为格林美新的增长引擎。

0 阅读:0

新蕾电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