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的深层探讨:西医泛滥与中医之殇

老梁谈养生 2025-04-21 18:53:18

在当今社会,医患矛盾似乎已成为一个难以调和的顽疾,不时挑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一位西医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医患矛盾是怎么产生的?说白了就是人们既需要医疗救治,又不想花钱;既想听医生说一句‘你没事’,又不想什么都不做,冒个险;既知道医生护士辛苦,又不想他们挣多点;既知道很多事情是不确定的,是有风险的,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又接受不了。”这番话虽然直白,却触及了医患关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然而,在本人看来,这只是医患矛盾冰山一角,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西医与西医化的中医泛滥成灾。

我们不可否认,现代医学(西医)在急救、外科手术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西医的某些弊端也日益凸显。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让患者和家庭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西医治疗手段虽然短期内见效,但长期来看,往往伴随着高复发率、多并发症等问题,使得患者陷入“治疗-复发-再治疗”的恶性循环。

以抗生素的滥用为例,曾经被视为医学奇迹的抗生素,如今却因过度使用而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使得一些原本可以轻松治愈的感染变得棘手。这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也提高了治疗成本,让患者和医生都陷入了困境。

而中医,这一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本应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治疗手段和低廉的治疗成本,成为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医疗市场化的驱动下,院校中医却逐渐走上了西医化的邪途。许多中医学生被灌输了大量的西医知识,却忽视了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和实践。结果,他们在临床上往往只能照搬西医的治疗方法,甚至滥用中药,导致中医的疗效大打折扣,副作用却层出不穷。

真正的中医,应该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体化治疗,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精准辨证施治。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真中医却如凤毛麟角,难以寻觅。患者往往只能屈就于那些西医化的中医或纯粹的西医,忍受着高昂的费用和不确定的治疗效果。

我曾亲眼目睹一位患者因长期接受西医化疗而身心俱疲,头发掉光,体重骤减,最后仍未能逃脱病魔的魔爪。而当她转而寻求中医治疗时,却因遇到了一位西医化的中医,被开了一大堆昂贵的中药和不必要的检查,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

因此,要解决医患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医疗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对西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医疗行为规范,减少过度医疗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更要大力扶持真中医的发展,让中医回归其本真,成为患者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中医的投入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识和信任度。只有当中医真正得到普及和认可时,患者才能在面对疾病时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医患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总之,医患矛盾的根源复杂而深刻,但只要我们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破解之道。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的到来吧!

作者简介:梁世杰 中医高年资主治医师,本科学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4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著名老中医陈勇,侍诊多载,深得器重,尽得真传!擅用“商汤经方分类疗法”、专病专方结合“焦树德学术思想”“关幼波十纲辨证”学术思想治疗疑难杂症为特色。现任北京树德堂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焦树德门人(陈勇)传承工作站研究员,国际易联易学与养生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焦树德学术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医药慢病防治分会首批癌症领域入库专家。荣获2020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举办的第八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经方名医”荣誉称号。2023年首届京津冀“扁鹊杯”燕赵医学研究主题征文优秀奖获得者。事迹入选《当代科学家》杂志、《中华英才》杂志。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