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中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4月23日,保时捷宣布其中国研发中心已完成战略性架构升级,全新投建的上海办公新址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新建研发中心通过整合保时捷研发中国分支、保时捷数字科技中国及保时捷工程中国三大核心实体,同时创新性纳入本土采购与质量保障职能,构建完整研发链路体系。
去年10月底,保时捷已被爆出正在扩建研发团队,希望能够补齐智能座舱以及高级辅助驾驶等方面的短板。根据当时媒体报道,保时捷将在原本50人中国研发团队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而这则消息,最终成真。
保时捷表示,此次整合实现了“本土研发、本土采购及本土质量控制”三位一体的重大升级,不仅标志着保时捷在华研发体系的历史性升级,更有力提升其本土研发独立性,持续深化“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创新战略。
根据保时捷中心官方消息,该研发中心将全力聚焦面向中国市场的“软硬一体”信息娱乐系统及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开发。通过系统性优化研发架构与流程,在严格恪守保时捷工程质量和可靠性标准的前提下,以高效的“中国速度”精准提升产品与本土市场的适配性。作为研发中心成立后的首个技术落地成果,首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信息娱乐解决方案,计划于2026年正式搭载至保时捷车型。
这意味着保时捷将在中国市场开发独立的座舱和辅助驾驶,以满足市场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消息称,保时捷正在与中国某头部智能辅助驾驶公司商谈,双方可能达成合作。目前,保时捷官方并未对此有回应,也没有更新的消息表明该头部智能辅助驾驶公司的身份。不过,通过本土采购、本土研发,确实有助于提升保时捷的产品竞争力。
实际上,早在去年,保时捷就开启了本土合作的大幕。在2024年11月,保时捷负责采购的执行董事傅伦轲(Barbara Frenkel)称:“我们正在与电池、ADAS、互联、娱乐系统等方向的中国供应商接触,希望建立新的合作”。
目前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面临不小的压力,这是其改变的根本原因。保时捷发布交付数据公告,2025年Q1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8%至71,470辆,中国交付量为9,471辆,同比下滑。在今年3月的保时捷财报发布会上,保时捷全球CEO奥博穆曾表示,保时捷现在面临三大挑战:中国市场结构性调整,这是长期趋势;全球电动化放缓;供应链紧张。其中,中国市场被放在第一位。
从销量来看,在2024年,保时捷五大销售区域中的四个销量创历史新高(欧洲、德国、北美、海外及新兴市场),只有在中国市场有较大幅度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