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原本经营一家理发店,生活平静,却因沉迷网络赌博一步步走向绝境:
起初小赢,很快输光20万积蓄;
透支信用卡后,向胡某(男)借款10万元,日息500元(年化利率高达182.5%);
一个月后,王某再次赌输,无力偿还。
2. 暴力胁迫与“肉偿”协议胡某提出“一次性关系抵债1万元”,遭拒后竟将王某捆绑,强行发生关系。此时,胡某已构成强奸罪(《刑法》第236条)。
3. 次日反杀:预谋还是自卫?第二天,王某假意顺从,诱骗胡某到店,趁其不备连捅3刀致死。关键争议点:
胡某死亡时是否仍在实施侵害?
王某的行为属于“事后报复”还是“持续防卫”?
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理由如下:
1. 正当防卫的五大条件缺一不可根据《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必须满足: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胡某作案时未实施新侵害);
防卫手段必要(王某捅刺时无紧迫危险);
针对侵害者本人(符合,但时间滞后)。
专家解读:“防卫行为必须发生在侵害过程中,事后的报复属于私刑,法律绝不鼓励。”(中国政法大学刑法教授)
2. 量刑考量:激情杀人还是预谋杀人?王某提前备刀,具有预谋性;
但被害人存在重大过错(强奸),可能减轻处罚。
【全网激辩:法律VS人情】支持王某的网友观点:“强奸犯死有余辜!法律保护了坏人!”
“女性面对暴力,难道只能被动忍受?”
反对王某的网友观点:“如果都这样复仇,社会将陷入混乱。”
“法律必须冷静,不能以暴制暴。”
【我们该如何正确自卫?】1. 正当防卫的黄金时间侵害发生时: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包括致命武力;
侵害结束后:应立即报警,而非私自报复。
2. 法律鼓励的救济途径保留证据(伤痕、录音、监控);
第一时间报案,追究施暴者刑事责任;
民事索赔(医疗费、精神损失费)。
案例对比:
2023年云南反杀案:受害者被长期家暴,反抗中致死施暴者,最终认定为正当防卫;
本案区别:王某的反击发生在侵害结束后。
【法律的温度与界限】法律既要惩罚犯罪,也要防止暴力循环。王某的遭遇令人同情,但私刑绝非正义。
互动话题:“如果你是王某,会怎么做?支持法院判决吗?”欢迎留言。
本文信源:
华州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
政法专家访谈实录。
像这种案件,就非常明确 用绳子捆绑典型的强奸特征, 第二次假装配合,那完全强奸不成立,因为是配合发生关系。因为没有强, 至于最后,明显的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