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怜悯别人,怜悯别人是试图改变别人的命运。我们知道,人是很难被改变的,你可能连自己每天早起的习惯都改变不了,又拿什么去改变别人的命运呢?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果,而人只能在自己的因果上下功夫,也许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你想要改变之人的镜子。
人世间最大的爱,应该是道法自然,不强行干预别人的人生,允许别人走别人的路,也允许自己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
介入别人的因果是一种傲慢,是一种高位者对低位者的施舍。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一个穷得揭不开锅的军官,当阿辽沙替卡捷琳娜给他送去两百卢布时,他却把钱狠狠的丢在地上。
阿辽沙和利兹在一起分析这件事情时,利兹说:我们如此在背后分析别人的意图是不是过于傲慢,是不是有鄙视的成分?
在《白痴》里,伊波利特捡到一个陌生人的钱包,一路追到他家里,看到一家人生活在几平米的房子里,看到床上的大人和小孩都饿得面黄肌瘦的状况,男人见见状,恶狠狠的把他赶了出去。
看到别人不堪的一面是一种鄙视,看到别人杂乱无章的坏境是一种侮辱。
在《基督山伯爵》里,基督山送了卡德鲁斯一颗5万法郎的钻石,原本是想改善他的生活,谁知他却因此杀了当铺老板和自己的妻子,最后潜入基督山家中偷窃。
人都是靠自己成长起来,别人无能为力!
余华老师说:一个人之所以走得远,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和才华,而是他们的性格让他们走向了成功。
我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总是会理所应当的责怪命运的不公、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等;其实无论出生、背景,每个人都会遭遇到生理或心理上的困境,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和逃离的东西。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处理的得很好,就不值得同情和尊重;即便他走出了困境,他也同样经历了你经历过的创伤。
确实,人的成功,绝大部分都是取决于性格,不在于你的出生、背景、环境,也不于你经历过什么、遭遇过多大的苦难;
因为人这种反抗性的生物注定是要吃苦头的,即便你不吃这种苦,那你也会吃那种苦,因此,你性格中的善、勇敢、坚韧是你突破困境的关键。
积极乐观的人,往往更勇敢、更自信,拿得起也放得下,不会陷入情绪的漩涡。就像苏东坡那样,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也有着“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自暴自弃的性格必然会走向自我毁灭,因为,人堕落到一定的程度反而会升华出一种乐趣,摆烂久了之后,反而会心安理得;快乐使人上瘾,自毁也是;
人状态越差,越会不顾一切的向深渊靠近,拉都拉不住。
在《白痴》里,娜斯塔霞因自己是风尘女子的身份感到自卑、耻辱,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爱和美好;所以,她不断去做一些与自己卑贱的身份相匹配的事情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抗,她就靠着这股不断自我毁灭的力量活着。
而基督一般的梅诗金公爵对此心疼不已,不顾一切的想要拯救娜斯塔霞,甚至向她求婚;可高傲的娜斯塔霞认为这种怜悯般的爱是一种羞辱。
公爵这种自我牺牲式的救赎反而适得其反,促使她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毁灭,最终害人也害己——被救赎反噬,失去了爱人,也把自己堕入了深渊。
人最重要的是要自己爱自己,自己欣赏自己,自己救自己于水火。人都是靠自己成长起来的,堕落不是对苦难的回击,自我救赎才是。人活着,终究是要学会与自己和解,他人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