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一则“罗彩霞转行律师”的消息登上热搜。
这位曾因“被顶替上大学”轰动全国的湖南农家女,在央视记者、新媒体从业者的身份之后,以律师执业证为人生再添新章。
2004年的夏天,湖南邵东县灵官殿镇的罗彩霞以优异成绩结束高考,却因同学王佳俊冒用身份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自己被迫复读一年。
直到2008年,在申请教师资格证之时,她才猛地发觉——身份遭盗,银行卡无法予以办理,证书审核亦受阻,一个被精心编织的谎言渐渐浮出了水面。
顶替者的父亲王峥嵘,在当时担任当地公安局的政委。他凭借伪造档案以及贿赂官员这样的手段,把自己的女儿“嫁接到”了罗彩霞的人生之树上。
这场“身份盗窃”的代价是极为残酷的。复读期间,罗彩霞每天凌晨5点便起床,接着背书,随后用冷水洗脸,以此来驱散那袭人的困意;进入天津师范大学之后,她凭借着助学贷款,以及兼职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甚至因为经济上的压力,一度有过退学的念头。
不过冒名者王佳俊,却在安然地享受着本属于她的教育资源,毕业后成功成为了一名公职人员。
事件曝光之后,罗彩霞选择把媒体当作剑,狠狠地刺破了黑暗。在2010年,她入职了,成都电视台;到了2012年,又进入了,央视经济频道。她始终将镜头对准那些,教育不公以及民生疾苦的方面。
在《中国青年报》的采访里,她诚恳地说:“当采访弱势群体的时候,总是有着一种仿佛感同身受般的痛苦之感。””一次报道农民工讨薪事件时,她自掏腰包为受访者买盒饭只因“看见他们就像看见当年在流水线上挣扎的自己。
2023年,38岁的罗彩霞,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进而转型为一名律师。现在的她,在福建的一家律所工作,主要致力于民权案件,尤其是教育维权方面的事务。
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沉稳地分析道,“当年的顶替案中,如果存在更加健全的法律援助体系,我的维权过程,或许不会进行得如此艰难。”这种从受害者蜕变为守护者的经历,恰好构成了对制度漏洞最深刻的质询。
罗彩霞并非孤例,2020年,山东冠县陈春秀案以及242起冒名顶替事件被曝光,这揭开了教育黑产那犹如冰山一角般的存在。
这些案件背后,是一条由权力、金钱以及技术编织成的腐败链条:基层官员,随意地篡改户籍;学校内部人员,不慎地泄露档案;高效审核,几乎形同虚设。
更荒诞的是,部分顶替者,将责任推给“已故中介”,试图以2000元这样的“交易价”,轻轻松松地去改写他人人生的罪恶。
值得好好想想的是,受害者维护自身权益,通常是从某种意外开始的。
像陈春秀,因为学信网上的照片跟自己不一样,这才揭露了顶替事件;还有罗彩霞,由于申请教师资格证遇到阻碍,才察觉到了真实情况——要是没有这些“凑巧”的事那得有多少被窃取的人生,会一直沉沦在黑暗里呢?
这种“被逼着曝光”的现象很清楚地反映出教育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很大问题:本来应该严谨且有秩序的审核流程,在权力介入之后,竟然变得跟薄纸似的,特别脆弱,一戳就破。
当她在法庭上为他人辩护时,何尝不是在为曾经的自己呐喊?从被顶替者到央视记者,再到维权律师,罗彩霞用20年完成了一场对命运的“逆向顶替”——她夺回的不仅是学历与职业,更是一个普通人对抗系统不公的尊严。
如果遭遇人生被“偷换”你会选择隐忍还是抗争?欢迎留言讨论,你的每一次发声都在推动公平正义的进程。
那些顶替者,都会下地狱的。[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