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德福,63岁。退休后,我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我的老伴王桂芝三年前因病去世,我们曾经约定一起去北京看天安门,去桂林欣赏山水,可惜这些愿望都成了泡影。女儿小红远嫁南方,一年到头也难得回来一次。我原以为搭伙养老会让我的生活轻松一些,可半年后我却动了散伙的念头。搭伙过日子,真的比我想象中复杂得多。
最初,我和魏长海的相识缘于小区的晨练角。我退休后无所事事,便去那里散心。魏长海是一位太极爱好者,他打拳的姿势吸引了我。一来二去,我们熟络起来,还跟着他学起了太极。一次雨天,我们共撑一把伞,聊起了彼此的境况,发现都是孤身一人。魏长海提议搭伙过日子,我犹豫了一阵子,最终还是答应了。
起初的日子还算融洽,我负责做饭,魏长海负责买菜。我的厨艺得到了他的认可,晚饭后我们还会下棋,输的人洗碗。那段日子,我们仿佛回到了新婚燕尔般,充满了新鲜感。好景不长,三个月后,矛盾开始显现。魏长海的性格非常细致,买菜要算计每一分钱,对家里的摆设也有严格的要求。我性格粗犷,在煤矿工作多年,早已习惯了直来直往。他的细致在我看来变成了斤斤计较,让我难以忍受。
我常说:“老魏,一把年纪了,计较这些干嘛?”他却认真地回答:“老李,不是我计较,是得有规矩,钱是小事,习惯是大事。”我俩的摩擦越来越多,我做饭油烟大,他嫌厨房脏;他睡觉早,我晚上看新闻吵到他;我喜欢请老同事来家里喝酒,他嫌费钱。我开始反思,这搭伙过日子,怎么比结婚还累心?我越来越想结束这段搭伙关系,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我的老毛病——冠心病又犯了,胸口疼得厉害。我想去药店买药,魏长海劝我别去,说第二天他帮我买,我固执地出了门。结果在路上摔倒了,膝盖剧痛。这时,我听到了魏长海的声音,他顶着风雪跑来,身上只披了一件薄外套,脚上穿着两只不一样的拖鞋。他一边扶我起来,一边数落我:“你这老东西,我让你别出门,你就是犟!”
他背着我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还念叨着:“上次你半夜咳嗽,我就担心你这毛病又犯了。你当我耳聋啊?”我这才意识到,他一直默默地关心着我。到了医院,医生诊断为轻微骨裂,需要打石膏静养。魏长海拿出他平时记账的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医生的嘱咐,连药名都不放过。
住院期间,魏长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饭,还给我买连环画解闷。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他的误解,他的细心并非斤斤计较,而是源于他认真负责的性格。我原本想散伙的念头逐渐消失了。
我腿伤痊愈后,社区组织了“银发讲堂”活动,鼓励老年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能。魏长海提议我们一起参加,他讲家庭理财,我讲安全知识。我一开始有些犹豫,觉得自己的知识老掉牙了,没人会感兴趣。魏长海鼓励我说:“你在井下救人那股子劲哪去了?现在的年轻人哪见过真正的矿山,你这些经历对他们来说新鲜着呢!”
他的话激起了我的斗志,我决定尝试一下。没想到,我的矿山安全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教室里座无虚席。魏长海的理财课也深受欢迎,很多年轻人都在认真做笔记。我们成了社区里最受欢迎的“银发讲师”,配合默契,被大家称为“最佳搭档”。
我们的成功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但我们并不在意,继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一次,一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来采访我们,他们对我们的经历充满了好奇。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彼此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和魏长海坐在阳台上喝茶,他突然问我:“老李,你还记得咱们刚认识那会儿吗?”我想起了我们一起练太极拳的日子,他笑着说:“那时候我早早就看出来了,你这人虽然粗线条,但心眼实在,是个好搭档。”
重阳节那天,小红和魏长海的儿子魏小军回来看望我们,他们看到我们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感到非常欣慰。社区还为我们颁发了“最美银发伙伴”的奖状。在晚会上,我分享了我们的搭伙经历,从最初的摩擦到后来的相互扶持,感慨万千。
我终于明白,搭伙过日子并不容易,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我和魏长海的搭伙,从磕磕绊绊到相互扶持,最终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我们不仅搭伙过日子,更搭伙过人生。搭伙的真谛,或许就在于心与心的照应。那么,您认为搭伙养老最重要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