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放低姿态、弯下腰求人,最终讨得了一年的家用,其求人办事的精髓,让读者大为受益。
接着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又教会了我们什么?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眼看过了一年,在庄稼地里终日忙碌的刘姥姥,看着家里收成不错,距上次去荣国府也过了小一年,是时候该去看看恩人了。
知恩图报是求人办事的底线,人情社会,需要的恰是往来,或是往来利益,亦或是往来恩情。刘姥姥这个深谙人情的老太太,自然是知道的。
于是,她带着板儿,扛着从地里采摘的新鲜的大枣、南瓜和野菜,又一次来到了大观园。
不出刘姥姥所料,贫穷始终限制着她的想象力,和周瑞媳妇闲聊时,对方说,他们的一顿螃蟹宴就要二十两。又是二十两,丫鬟的衣服二十两、一顿螃蟹宴二十两,而刘姥姥一家五口一年的开销,也是二十两。
刘姥姥放下东西,眼见王熙凤没在当处,她便提出了要回家去,称天色已晚,担心出不了城。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姥姥是很有边界感的,因为有差距,因为是不同圈子的人,厚着脸皮留下对她来说可能自尊心受损,也担心对方反感。
有人会问了,如果刘姥姥有自尊心,她还会有一进荣国府吗?小编此前就说过,在生存面前,自尊不值一提。彼时的刘姥姥知道,没钱一家人就活不下去,所以只能去求人。
然而,因今年多打了些粮食,过冬是不成问题的,刘姥姥想着人情还了,便不可再添负担,她的分寸和自尊恰到好处。
对刘姥姥而言,主动是不可能主动的,但拒绝,也是不可能拒绝的。是的,当得知刘姥姥来了,大观园的一把手贾老太太提出,想有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说说话。时运来了挡都挡不住,刘姥姥顺其自然地入选了。
接下来的对话中,刘姥姥的人情练达体现的淋漓尽致,值得所有职场人学习。
贾母问刘姥姥多大年龄,刘姥姥道75岁了。
贾母道,刘姥姥看着硬朗,自己到了这岁数,恐怕动不得。
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做了。”
贾母道,自己老了不中用,都在混日子。
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
贾母的自我调侃,无疑被刘姥姥都接住了,贾母听得心花怒放,便开心地说,既然认了亲,不如多住几天。
毫无背景、无资源的刘姥姥为何能获得贾母的青睐?想必大家也猜出了一二。
最近上映的电视剧《新闻女王》里有这样一个人物“飞爷”,很多人质疑他似乎没什么用,能力也不行,形象也不行,却位子做的最高,实在想不通。
如果你想不通,不妨想想职场中那些明明能力不如你的人,为何爬的比你还快?是不是时常跟在领导身边,端茶送水,一个眼神就能猜到领导心思。
这里提到一个词“情绪价值”,是的,职场中的每个人能往上爬,都有其道理,要么能力过硬,要么关系过硬,要么情商太高。很显然,很多人一辈子是底层,大概是三者都不占。
刘姥姥的句句好话,让人听着很舒服、很自然,没有过分夸张的成分,恰到好处说到了对方的心坎上,这也是其本事,她的本事,就是能给BOSS提供情绪价值。
眼尖的王熙凤便赶紧顺势而为,邀请刘姥姥留下来,讲讲乡间的新闻故事。也就是给贾老太太找个话搭子。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一来二往间,刘姥姥巧妙融入到大观园里,和众人建立了不深不浅的情谊。
项羽有云,“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经常吃山珍海味的人,自然品不出山珍海味的惊艳,经常住在豪宅的富N代们,自然描述不出大观园的极致豪奢,此时,如果用村野人刘姥姥的视角来表现,一定能让大观园主人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刘姥姥怎么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虽然贾母为人和善,但始终是大观园的一把手,作为底层的刘姥姥也保持着和贾母的距离,始终以自然但不失圆滑、羡慕但不过度夸张的语气,恰到好处的迎合着大观园众人的优越姿态。
她能言会道,小故事一个接一个。比如她讲起了村庄上的老太太,活了90多岁,因为吃斋念佛感动了观音菩萨,本来没有孙子的她,又有了个雪团儿般的孙子。听得偏爱宝玉的贾母和王夫人内心欢喜。
她风趣幽默,开得起玩笑,活跃得了气氛。比如凤姐开玩笑地将花弄了她一头,刘姥姥便风趣地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比如她做的打油诗,“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让众人忍俊不禁。
重要的是,她确实被贾府的富有震撼,听说鸽子蛋一个一两银子,因为自己不小心夹掉落,她连连自责感慨,自己浪费了一两银子,而众人的无所谓,其实是虚荣心满足的极致。
从上文的分析中,相信大家可以看出,刘姥姥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的,如果说这是个职场,刘姥姥就是那个给领导提供情绪价值的人。其实,这就是刘姥姥的大智慧。
当面对对方无限开自己玩笑,刘姥姥一句“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巧妙地提醒了各位,你们可以开我玩笑,但不要忘了“礼”。
凤姐反应过来,忙说,“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体面地通过玩笑掩饰他们的不体面,刘姥姥也非常聪明地给了对方台阶:“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
是的,刘姥姥始终清楚,众人开她玩笑,不过是为了“老太太”也就是贾母开心,其实众人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大观园里,又何尝不是像刘姥姥一样的委曲求全?人在社会上混,只要不是顶层,就都是一定意义的底层,必须学会“讨好”。
刘姥姥的清醒,从头到尾的边界感,从始至终的低姿态,从一而终的高情商,为大观园带去了欢声笑语,也赢得了超乎想象的回报。
临别时,荣国府众人慷慨解囊,刘姥姥获得意外收获。来看看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得到了什么。
平儿递上王夫人给的一百两、凤姐给的八两银子,两斗皇室粳米、果子和干果、6匹丝织品;拜别贾母时,收到两块小金锞子、两包新衣服、妙玉的杯子成窑五彩小盖钟。
根据一些网友的换算,成窑五彩小盖钟大概六十两,两块小金锞子十五六两,贾母衣服百两以上、丝织品十五两,粳米和干果点心十二两,总的来说,大概三百两以上。
我们前文说到,二十两相当于刘姥姥一家五口一年开销,也就是现在的一万多元,那么二进大观园,刘姥姥相当于拿到了至少15倍于一进大观园的所得。
在这里,大家一定感慨大观园是大善之家,那么不妨大家想一下,可怜人这么多,她为什么不给别人施舍,偏偏给了刘姥姥呢,给的时候还内心极为满足开心的样子?
最根本还是在刘姥姥身上,在其真诚、在其能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即使没有卖惨,也让对方心甘情愿的为这份善心“买单”。
还是那句话,人与人交往的根本,还是在“等价交换”。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不妨先问问自己:
你能给对方带去什么?
注: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