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李修缘》道济禅师曾经说过一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自古“和尚不吃肉”似乎成为了众人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印象,然而真正的得道高僧,愿意放弃自己的信仰,即使行为对佛祖不敬,也会行善事保全身边人的性命。道禄禅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不忍心女人堕胎,8年收养了22个孩子,最终被逐出寺院,但是他心中一点都不后悔,本事一桩的“善事”,为何后患无穷?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在苏州有这样一位“花和尚”,每个人对他有着不一样的评价。有人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有人觉得他是一个违背信仰的“花和尚”。他就是江苏南通的道禄禅师,早年间道禄也是红尘中的一份子,第一段婚姻是与近亲结合,当时他很担心孩子的健康,好在女儿很幸运,但是夫妻感情出现问题,最终两个人不欢而散。
这段感情的失败,让他心中荒凉,第二段婚姻没有维持太久,最终也不了了之。作为一个男人,经历两段婚姻的失败,让他看破红尘。虽然身价很高,是一个老板,但是35岁的时候,道禄决定出家为僧,斩断红尘中的情缘。
佛门的清静古灯为伴,让他心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触动到了道禄内心的深处,一个傍晚道禄清理着寺中的落叶,准备收拾完关门离开,而此时一个女子来到了寺庙中。道禄当时上前告知,寺庙准备关门了,让她明天再来,但是这位女子当时就痛哭了起来。
经过一番询问,道禄得知这位女子,刚刚经历完手术,为素未谋面的孩子超度。他内心很矛盾,因为女子的手术,就是在剥夺别人的生命。如果是其他人,会直接将女子赶下山,因为这样的行为佛门中难以容忍。可是回想起自己的孩子,道禄陷入了沉思,他也曾经是一名父亲,于是他违反了戒律,给死去的孩子超度。
而佛门众人以慈悲为怀,经过一夜的思考,道禄做出一个决定,他为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发号常灯。目的就是为了照亮那些堕胎女性的道路,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对于这件事情,有的人觉得生儿育女是自己的选择,倘若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道禄这样的行为,也是一种伤害。
堕胎是一种残忍的方式,但是相比较保全生命,应该提升每个人的修养。一个和尚每天和女孩子在一起,外界的非议道禄从来没有放在心上。整整8年的时间,他收养了22个孩子,他的帮助分为两种。首先他会帮助那些已经堕胎的女子超度,让每个人心里可以释怀孩子的离开。其次还会帮助不愿意堕胎的女孩,孩子生下来后抚养长大。
看到这里会有三种声音出现,作为孩子来讲,没有权利选择去和留,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讲,这样的行为是否是对孩子负责任。毕竟孩子的童年,父爱母爱的缺失,会造成一定心理上的阴影。拜托给一个陌生人,还是一个和尚,未来孩子应该如何提起自己的身世,多少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为不愿意选择堕胎的女子来讲,这八年的时间里,道禄一直都在收养,是否真的了解堕胎的根源,是感情上的不负责任。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讲,不堕胎有利有弊,也有两种角度,一是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但是没有父爱的完整家庭,真的是对孩子好吗?二是不想做一件残忍的事情,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而做为道禄来讲,这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情,算收留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负责任的也许是男方,也许是女方,一个巴掌拍不响。将收养变成一种公益行为,孩子的未来应该何去何从?挽救无辜的生命,本质上是没有错,但是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提升众人的自我修养和保护意识。
而8年时间收养22个孩子,在众人眼中已经成为了“惯性”,心灵上找到了一条退路。也为很多没有感情意识的人,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尽管被寺庙赶了出来,但是道禄加大了帮助的力度,索性将别墅改成了收留所,用来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然而有些是无家可归,但是有些孩子并非无家可归,而是感情上出现问题分手后的“意外”。
短短几年的时间,道禄帮助成千个孕妇和孩子,事迹被争相报道。也让很多人看到了潜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堕胎”女孩越来越多,一切的根源在哪里?找不到根源,再多的道禄出现,也改变不了这种风气,依旧后患无穷。如今不少孕妇愿意将孩子交给道禄抚养,不禁让人唏嘘,这与送养和遗弃是一样的行为,只是这种行为因为道禄的存在变得高尚。
“未婚先孕”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因为知识上的缺乏,最终导致情况越来越多。站在女人的角度来讲,生下来也是痛,堕胎也是一种痛,但是在责任和未来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知识上的苍白,很多年轻人不懂如何有效地避开,这件事也给众人提了提个醒,你情我愿归咎于“防护不当”,不免感到一丝怜悯。
即便是生下孩子,难免也会被歧视和排挤甚至抛弃,很同情未婚先孕的人,但是更同情未来难测的新生命。道禄这样的大爱,仅仅只是一种“止损”,但是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每个人应该对自己负责,对婚姻和孩子负责,道德只能律己,对于“未婚先孕”之后堕胎的行为,你觉得道禄禅师做得对吗?
谢谢观赏,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娱乐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