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经是全村,引以为傲的榜样。
因为不结婚,遭到了众人的耻笑和讥讽,成为了全家人的耻辱。
父母认为,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2019年上映的纪录片《剩女》,撕开了千万女性单身的“遮羞布”。
导演将镜头,聚焦在了三位女性的身上,客观的呈现出了,“剩女”不结婚,所承受的无形压力。
嫁不出去就是失败者?
没有“按时结婚”的她们,高学历、高收入,怎么就被“剩”下了?
34岁的华梅,出生于山东某个小山村。
凭借自身的努力,她逆天改命,考上了名牌大学。
毕业之后,在一家薪资不菲的律师所工作,成为了一名律师。
事业上的她如鱼得水,实现了经济独立。
闲下来的时候,不是在和好友聚餐,就是去美容院保养自己,日子生活的非常惬意。
谁能想到,风光无限的背后,是难以启齿的心酸?
34岁的她,终身大事成为了家里人的困扰。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和父母展开一场口舌之争。
华梅的家里一共有5个姐妹,其他人都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只有她单身未婚。
许久不见家里人,短暂的嘘寒问暖后,全家老小齐聚一堂,开启了轮番“说教”。
父亲拿出一知半解的婚姻法“催促”,声称外人说起来,自己脸上挂不住,没有办法说。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她内心非常的压抑,面对亲情的绑架,和外人的指指点点,这个女人只能用眼泪诉说心中的委屈。
为了给家里人一个“交代”,华梅开始硬着头皮相亲。
她找到了婚介所,提出了2个要求:第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第二懂得尊重女性。
其实华梅所谓的“尊重”,仅仅只是希望另一半,可以共同分担家庭中的琐碎事情。
因为这个女人交往过的前男友,从来不在家里干活。
似乎做家务,就是女人理所应当,分内的事情。
但家庭需要两个人来维系,单凭一方全力以赴的付出,迟早会出现问题。
华梅对自身的认知很高,她承认自己长相不够漂亮,但34岁的年纪应该问题不大。
红娘很直白,她一语道破了华梅的问题。
无论是站在家庭的角度,还是婚姻的角度来讲。华梅自以为是的“年轻”,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
毕竟“生孩子”就是一个问题,她已经错过了最佳生育的年龄。
红娘之所以点出来,就是希望华梅可以放低自身的标准。
很快在红娘的安排下,她遇到了一个老乡,两个人相谈甚欢。
但是对方提出了一个要求:结婚之后,虽然是一半一半重要,但位要占主导地位。
华梅觉得非常的寒心,就像是谈买卖一样,对方竟然不是先了解自己,而是提前提防着自己的“强势”。
她想要的是平等的婚姻,很显然对方不符合要求。
一次次的打击下,华梅不明白,难道不结婚就是没有价值?
她无力改变社会对剩女的包容,更无法改变父母的观念,最终她决定去国外留学,更换一个环境追求梦想。
28岁的徐敏,也是一名剩女。
相比较华梅,她对婚姻很向往,遗憾的是从小她都在妈妈的威严下长大。
因为没有主见,任何事情都听从母亲的安排,甚至就连感情,徐敏都没有争取的资格。
母亲为徐敏购买了房子、车子,自然而然结婚这件事情,也会出手干预。
不找外地的男孩,不找农村的男孩等等,这些硬性的标准,直接将很多人拒之门外。
长相出众的徐敏,在寻找另一半的道路上越来越艰难。
在婚恋市场本应该抢手的她,却因为“户口”,成为了爱情路上的绊脚石。
相亲聚会上,徐敏认识了一位英国海归,各方面件条件非常优秀,人在北京上班。
饭桌上,徐敏妈妈第一个问题就是:“北京户口吗”?
被否定之后,徐敏刚刚蒙上的“念头”,就直接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类似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她已经麻木了。
从小听话的徐敏,不敢轻易的和父母反抗。
恰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虽然恋爱过,但一直都没有组建婚姻“剩”了下来。
不肯放低标准的父母,无形之中给徐敏带来了压力。
一次次的相亲失败,严重打击到了她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更为难受的是,母亲在精挑细选之下,徐敏完全失去了自由。
在徐敏的身上,可以窥探到生活中的一部分人。
这群人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听从父母的安排,逐渐的没有了主心骨,开始变得身不由己。
婚姻大事上,明明很喜欢却不敢争取,生怕被呵斥。
最终只能隐忍着,继续听从父母的安排。
坦白来讲,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是两个大家庭的事情。
但父母过多的干涉,虽说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否真的“好”?
妈宝男、妈宝女这些群体,面对人生大事,身不由己,与心中的所爱擦肩而过,真的不会觉得遗憾?
婚姻需要一个好的物质基础,这是对未来的保障。
但通过条条框框,筛选出来的“匹配人选”,是否真的可以幸福的走下去?
相亲本就是“丑话说在前面”,但如此高挑的标准,就像是谈生意一般,这样的婚姻,与各取所需有什么区别?
亲人的干涉下,徐敏“剩”下来了,怪谁?
36岁的盖琪,显然找到了婚姻之道。
20多岁的时候,她憧憬着自己可以找一个有房有车,帅气的男人。
但还没有来及的实现,父亲就患上了帕金森,她的生活陷入了一团糟糕之中。
花了很多钱,盖琪的父亲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因为这件事,她开始对结婚的对象有了考量,房车等条件,都成为了结婚的必需品。
直到30岁的时候,盖琪的意中人都没有出现。
这个女人又开始反思,我究竟要什么样的生活?如果遇不到心仪的人,应该是坚持单身,还是降低标准走进婚姻?
盖琪最终明确了生活的目标,她选择了婚姻。
也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来自农村的丈夫,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
虽然对方的家庭条件一般,但两个人聊得来,婚姻观也是出奇的一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家人不是“门当户对”,盖琪就像是“下嫁”一样。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盖琪谈到自己的丈夫,声称这些所谓的婚姻必备,并不是稳定的核心因素。
我很认可这位女士的观点,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创造出来的价值也不同。
换句话来讲,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短板”。
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与其提出“我想要怎么怎么”,多静下心来想想“我凭什么”?
人贵有自知之,无论在什么时候,对自身认知度清晰的人,都会轻松的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的到幸福。
婚姻和人生的风险,掺杂了形形色色的因素。
一个人只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有了目标才可以实施计划。
漫无目的像个无头苍蝇一样,靠着“感觉”去选择,这是对人生不负责任。
盖琪结婚的时候,村里人都很震惊,她找了个农村人?
在很多人看来,她选择了妥协,根据环境做出了改变。也有人觉得,盖琪这样做并不会幸福。
我不这样认为,用自身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本就是一个误区。
华梅、徐敏、盖琪三个女人的身上,折射出了“剩女”形形色色的问题。
有的人选择了出国,有的人选择了结婚,有的人选择继续听从父母的安排,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婚姻是否必选项,还是一个多选项?至今仍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讽刺的是,有剩女就会有“剩男”。
两个庞大的群体,都是“剩”下来的人,明明可以走到一起,为何碰撞出火花的“几率”微乎其微?
对于女人来讲,结婚就像是“赌”,稍有不慎就会沦为免费的保姆。
对于男人来讲,结婚何尝不是也在“赌”,离婚的代价有多沉重,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可以感同身受。
“彩礼、房子、车子”等,放在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沉重的“山”。
我觉得,婚姻大事站在彼此的角度多考虑,互相“退一步”,或许就可以看到“海阔天空”。
最后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每个人都找到幸福的归宿。
长的丑,啥也没用,男人看你学历??
怎么不拍堕女胎杀女婴的纪录片?
人家是高收入高学历高要求,三高,少了一条怎么行!
长的真心不是旺夫相,这个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