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相许算是报恩,还是一种“偿还”?
七旬老人收养了一个少女,就像是爷爷一样,细心的照顾,支撑起了一片天。
夜深人静的时候,老人就会拿着尺子测量。然后在日历上“画圈”,等待着女孩成年之日,举行婚礼。
整整10年的朝夕相伴,上下铺变成双人床。
讽刺的是,最终这个女孩,竟然选择了“成全”。养育的恩情,用一生来偿还,是否可以幸福安稳的走下去?
《弓》的整个过程,描述了欲望之海里,人性的绝对。
有人觉得是爱情,有人觉得是惺惺作态的龌龊。
弓箭上紧绷的弦,少女从幼时到初页,不断拉近的过程,金基德导演直指人心。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泊着两只船。
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似乎隐约着漂泊之下,对靠岸的渴望。
这两艘船的主人,是一个七旬的老人,和一个即将满17岁的少女。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朝夕相处十年,外人看来就像是亲人一样。
实际上对于少女来讲,老人就是精神上的支柱。
7岁的时候,她和父母走散,岸边遇到了老人,从此两个人相依为命。
自从上船之后,少女就没有见过陆地,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教育,也没有朋友。
她生活的全部,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还有老人和两艘船。
每天早晨,老人都会开着小船外出,少女一个人在大船上自娱自乐。
玩累了,她就会用望远镜眺望远方,等待着老人开着小船回来。
相比较以往带回来的物资,这一次多了一双红色的鞋子,少女满脸的疑惑。
与世隔绝的日子里,她懵懂无知。17岁老人还在给她洗澡,睡觉的时候,两个人手拉着手,怎会明白“红色”代表什么?
老人紧忙将鞋子收了起来,锁在了柜子的最深处。
就像是内心的“秘密”一样,他害怕被发现,又无法真正的从内心深处释怀。
老人一直都在等待着女孩长到17岁,然后用多年来的养育之恩,换取少女的以身相许。
每隔一天他都会在日历上打个叉,眼看着距离“结婚的日子”越来越近,老人也开始筹备起需要的一些东西。
这天,老人从镇上带回来了一群垂钓的人。
和之前不同,顾客里有一个长相帅气的男孩。女孩看到他的第一眼,心中就生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老人默默的注视着女孩的变化,心中若有所思。
男孩上船之后,少女主动上前摘下了对方的耳机,然后聆听着音乐的美妙。
过程中,男孩询问少女和老人是什么关系?
她就像是哑巴一样,只是盯着对方露出了傻傻的笑容。
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少女,如何可以表述?由此可见,老人非常的自私,自始至终这份养育之恩,都夹杂着他的野心。
真正的好,是给予女孩正常的生活,反观老人的行为,更像是一种“软禁”。
老人看着女孩和男孩的举动,心中怒火中烧。
他直接上前扯下了耳机,然后带着女孩离开,试图阻断她去了解新鲜事物。
男孩晚上睡不着,在甲板上散步,看到了另他震惊的一幕,老人正在给女孩洗澡。
要知道男女有别,男孩觉得震碎了三观。
于是追问父亲,老人和女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男孩的父亲告知他,女孩是老人多年前捡到了的,从那之后就一直生活在渔船上。
时光一晃而过,男孩和父亲假期结束,即将要离开。
临走的时候,他将自己的随身听,放在了女孩的手中。
也是从这天开始,女孩就像是变了一个人,总是戴着耳机,聆听美妙的歌声。
老人感到内心不安,害怕精心养出来的“花”,生出旁支。
于是愤怒的将随身听,直接扔进了海水。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老人一直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女孩完全隔离开来。
他不允许少女被其他人吸引,换句话来讲,结婚的日子即将来临,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到。
老人转身走进了船舱,小心翼翼的将,从镇上购买的“婚服”锁进了柜子里。
少女透过窗户,看到了老人的举动。
当天晚上洗澡的时候,少女表现出了抗拒,眼神中都是不耐烦。
老人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待在原地,他心里明白女孩已经开始改变了。
但计划还是要进行,哪怕少女不情愿,老人也要抓住对方的手。
后来老人为了哄少女开心,买了一条项链。
放在从前,她会欣喜若狂给予拥抱。如今的少女则是直接一把扯断,然后默默的走向甲板,靠在一个钓鱼的乘客身上。
老人非常愤怒,直接将女孩抱回,放在了自己的床上。
然后直接带着顾客,驾驶小船离开。
后来男孩再一次到来,女孩主动上前接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老人默默的注视着,心中五味杂陈。
于是用箭射向了男孩,可他的威慑力,已经不似从前。
女孩愤怒的看向老人,然后当着他的面,直接将箭掰断了。
夜晚的时候,女孩趁老人睡着,偷偷的钻到了男孩的被子里。
就在这个时候,老人找了过来,他直接将男孩赶上了小船,呵斥对方离开。
天亮之后,女孩准备偷偷的离开,老人第一时间发现,抢回了船的控制权,将人带了回去。
随后他将上下铺,改成了双人床。
第二天,男孩带着一张寻人启事到来,原来少女的父母,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寻找她。
只是这些年来,少女一直都生活在大海上,所以没有任何的线索。
不得不说,老人真的很自私。
如果当初的他,并不是领着少女“与世隔绝”。
而是第一时间,将其送到警察局,也许少女的人生就是另外一个姿态。
所谓的养育之恩,就像是一个外套,里子夹杂着老人的“占有欲”。
看到寻人启事后,老人直接将其撕得粉碎,就像是10年来“自欺欺人”一样,扔到了海里。
男孩于心不忍,劝说少女跟自己离开。
过程中,老人再一次将“弓箭”对准了他。
这一次,少女将其护在了身后,她已经决定离开。
两个人没有发现,船的尾端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被老人套在了脖子上。
少女是他生活的希望,是精神上的支撑,她走了老人的心也死了。
好在少女察觉到了异样,第一时间砍断了麻绳,眼神中都是担忧和自责。
最终她选择和老人结婚,通过这样的方式,报答多年来的养育之恩。
第三天,两个人身着婚服,在茫茫的大海上,举行了一场婚礼。
之后,女孩躺在甲板上睡着了,老人跳进了冰冷的海水中。
有人觉得,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也有人觉得,两个人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
导演早已用镜头,给了众人一个“答案”。少女醒来之后,洁白的裙子上,有一抹鲜艳的红色。
最后,少女跟着男孩回到了岸上,束缚她10年的船,随之沉默在了大海之中。
回到影片本身来看,“弓”可以理解为欲望本身。
绑在炫上的时候,象征着占有和索取,是老人守护少女的武器。
更换成为琴弦的时候,演奏着老人的惆怅和孤独,隐隐流露出人性的光辉和悲凉。
老人很爱少女?我不这样认为,自始至终养育之恩,都带着极其的目的性。
如果男孩没有出现,两个人之间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
但从少女对男孩表现出来的喜欢来看,她内心渴望的东西,老人从未真正的给予。
欲望是人性的根本,无论善恶。看到欲望本身的时候,克制应该克制的,才可以真正的得到幸福和自由。
与其说少女依赖老人,倒不如说老人依赖着少女。
两个人结婚,不单单是同情和报恩,掺杂着少女的另外一种渴望。
强烈的占有欲,老人人性中的恶,以“恩”的名义得到女孩,这是一种占有欲。
亲情或许有,爱情没有一分一毫,自始至终老人爱的是自己。
对于老人来讲,成亲的执念实现后,忏悔也随之而来。人到晚年的他,拿什么支撑起少女的一片天?
金基德用两只船,完成了人性欲望的探讨。
至今为止,关于“结局”人们也争议不休,老人到底是“报复”,想让少女一辈子难以忘记。还是忏悔自己犯下的错,选择这样的方式“赎罪”?
毕竟“弓”的张力和寸劲,是一个无法拿捏的度。
那么你觉得,老人对少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