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怡亲王允祥算算明细账,看他的年收入大概是多少?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4-07 09:04:17

在清朝历史的众多宗室亲王中,怡亲王允祥声誉卓著,地位尊崇。于雍正一朝,其地位举足轻重,堪称辅弼之臣,职能近于代行皇权之重任。允祥所享殊荣,远超同辈亲王。他乃清朝首位以恩封形式获封“铁帽子王”者,此特殊封爵意味着世袭罔替,彰显极高恩宠。同时,在雍正朝,他是唯一无需避讳皇帝名讳之亲王,这一待遇极为罕见,凸显其在雍正心中之独特地位。此外,允祥身后谥号亦别具一格,是唯一拥有“八字”谥号的亲王,此谥号规格之高,为清朝亲王谥号体系中所鲜见。

在论及允祥时,学界普遍聚焦于其政治领域,而对其经济收入展开深入研究者寥寥无几。然而,御史另辟蹊径,借助对各类文献的系统梳理,细致剖析允祥的经济收支状况,旨在精确核算其年度收入规模。

【允祥的基础工资】

自大清定鼎中原,即顺治元年起,便确立了宗室王公俸禄制度,依此制度,宗室王公皆享有俸银与禄米。其中,开国诸王的俸禄依等级而有差异:摄政王多尔衮,岁俸高达三万两;辅政王济尔哈朗,岁俸为一万五千两;至于其余诸亲王,岁俸则统一为一万两。

顺治十六年颁行规定,明确诸王均予发放俸米,其发放准则为依据俸银数额,每俸银一两配给俸米一斛(一斛为五斗)。依此标准,普通亲王可领取俸米一万斛。自彼时起,此标准遂确立为固定制度。

在当今社会,大众对于一万两白银所蕴含的价值概念,或许尚处于较为模糊的认知状态。而在文学巨著《红楼梦》的叙事脉络中,刘姥姥首次踏入大观园之际,王熙凤赠予她二十两银子。彼时,刘姥姥便表明,此笔款项足以维系其家庭一年的日常开支。这一情节,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白银所具备的货币购买力,为后人探究清代的经济生活图景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依据此标准予以比对,一万两白银大致等同于五百户普通家庭一年的开支费用。若以当下的货币价值衡量,其价值至少可达两千万元人民币以上。

在封建俸禄体系中,亲王年俸定制为一万两白银,此乃基本薪资构成。然而,部分王公贵族凭借自身受宠程度,承蒙皇室特殊恩典,能够额外获取享受双份俸禄之待遇。

雍正登基之后,允祥获封和硕怡亲王,身份地位显著提升。旋即,鉴于允祥在总理事务时展现出的审慎与忠诚,雍正帝特在其原有俸禄基础上,额外增赐年俸一万两。经此调整,允祥的年俸数额翻倍,总计可达两万两。

在清代,获享双俸的亲王屈指可数。并且,加俸情形亦非全然给予全额俸禄。例如,道光八年,鉴于仪亲王永璇身为道光帝之伯父这一特殊亲族关系,朝廷特为其每年加俸五千两。此举措从侧面反映出,道光帝在财政支出方面秉持着较为节俭的态度。

【允祥的岗位补贴】

亲王之收入并非仅以年俸为限。依定制,宗室王公于受封之后,依规还会获配相应数额之红甲、白甲、蓝甲,以及亲军、护军之饷银。

和硕亲王允祥,于宗室爵位体系中地位尊崇,所获待遇堪称极致。依制,其可领受“护军、领催计四十份,红甲、白甲及蓝甲总计一百六十副,钱粮支取份额共计二百份”。

部分读者或对如下表述存疑,即“护军”“领催”以及“红甲”“白甲”“蓝甲”所指为何。实则,此皆为拨付予亲王府邸的护卫武装力量之特定称谓。

自康熙朝起,王府护卫员额配置出现变化,人数常不足二百,多维持在数十人规模。然而,朝廷财政拨款却依足额护卫人数执行。如此一来,实有人数与拨款所依人数之间的差额部分,便转化为王府的额外经济收益,此现象在财政收支领域可表述为王府存在“冒领空饷”的情况。

雍正二年,怡亲王除获亲王双俸之外,雍正帝又赐予其“护卫加倍”之特权。据此特权,怡亲王允祥所配备的贴身武士规格如下:一等护卫(从三品)达12人,二等护卫(从四品)亦为12人,三等护卫(从五品)计16人;此外,王府还配备兵丁400人。

按照规制,亲王护卫之员额不得随意变更,不存在冒领空饷之可能。而王府兵丁数量未被纳入明确限定范畴,就怡亲王府的建制规模而言,配备二百人已足以满足其需求。如此一来,余下二百份钱粮便为允祥个人所占有。

依据八旗兵丁俸银设定标准,每人每月俸银为三两。在此情形下,允祥每月可额外获取六百两白银,换算至年度,则每年额外所得达七千二百两之数。

【允祥王府产业的收入】

在清代皇子分封体制下,获封亲王爵位者,同时会被赐予一系列与王府相关的附属产业,涵盖庄园、果园、菜园、牧场以及当铺等。

雍正帝对允祥恩渥备至,秉持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必然厚待这位胞弟。据相关文献记载,允祥名下产业广布,从长城以南至以北均有涉猎。仅于盛京、直隶及山东等地,便坐拥田地达9.8万余亩。这些田产配备大量庄丁进行管理与经营,以每亩0.2两的租赋标准计算,每年可获收益近2万两白银。

于内蒙古多伦诺尔厅,怡亲王允祥拥有广袤牧场。该牧场南北延展达四十五里,东西绵延三十六里,其间放牧军马两千余匹。这些牧场以租赁形式,交付予当地牧民或商贾经营。据估算,由此产生的年度收益约为一万五千两白银。

此外,允祥名下拥有数十家各类商铺。尽管这些商铺具体营收数据尚未明晰,但据保守估算,其年收入应不少于一万两白银。

【允祥的额外收入】

雍正对允祥的恩宠可谓极致,除皇位之外,几乎无所吝惜,在赏赐方面尤为优渥。

在康熙一朝的诸位皇子之中,允祥既未获封爵位,亦无充裕财资,处境颇为困窘,形同未得任何封赐之皇子。待雍正登基伊始,旋即颁下旨意,赐予允祥白银十二万两。

鉴于赏赐数额极为庞大,且此前并无类似成例可供参照,怡亲王允祥秉持谨慎态度,婉拒领赏。其后,经雍正帝反复劝谕,从君臣情谊及朝廷规制等多番阐释,允祥方接纳了两万两赏赐。

自此后,每逢皇帝诞辰、怡亲王允祥生辰以及宫廷重大庆典之时,宫中皆有丰厚赏赐。赏赐之物,除各类古玩珍奇外,现银之数动辄逾万两。经大致估算,允祥每年所获赏赐,折合现银当不少于二万两。

在雍正王朝时期,怡亲王允祥身负众多要职,其职责范围广泛涉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以及宗教等诸多领域。所任官职种类繁杂,难以枚举。

依照定制,宗室王公及异姓大臣于兼任职务时,并不获取额外之俸禄,而是依据其最高爵位或最高官职,领取与之对应的薪俸。

在清代职官体系中,宗人府是唯一享有额外补贴这一特殊待遇者。怡亲王允祥曾长期执掌宗人府,担任宗令一职,在此任上,每月可获200两白银的额外津贴。

除允祥外,清末之际,于宗人府司职的礼亲王世铎任宗令、肃亲王善耆任宗正,此二者亦均获享每月二百两之补助。据此推算,年度补助总额可达二千四百两。

综上所述,怡亲王允祥的年度收入构成如下:年俸为白银二万两;护卫所需钱粮达七千二百两;王府产业所产生的收益为四万五千两;另有朝廷赏赐的白银二万两;其因兼任职务而获得的收入为二千四百两。经统计,各项收入总计白银九万四千六百两。考虑到诸多未详尽统计的隐性收入,其实际所得当更为丰厚。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