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多部门发文,支持药店转型

小豆丁说健康 2025-04-22 06:52:31

国家12部门发布“健康消费”专门文件,重点提到药店,涉及营养保健、处方流转、执业药师、合理用药、慢病管理...

国家12部门发文,重点涵盖“药店转型”

近日,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培育和发展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方案》提及10项主要任务,其中就包括“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引导鼓励药店行业转型。

对于“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方案》强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零售药店拓展健康促进、营养保健等功能。指导地方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深化医保电子处方应用,推动电子处方在定点医药机构顺畅流转,满足便捷医药服务需求。

发挥零售药店执业药师优势,开展合理用药、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知识咨询和宣传,推广健康消费理念。

以下是10项主要任务具体内容:

药店转型“药食同源+中医药服务”,满足政策引导方向

药店经理人梳理发现,除上述文件之外,此前国家部门文件多次提及与“药店转型”相关内容。

早在2024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里提到,强化零售药店健康促进、营养保健等功能。

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国家中医药局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该文件表示,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提到,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部门之所以出台健康、消费等领域文件,涉及了未来药店行业转型方向,其主要在于从长远维度构建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将药店纳入为其中一环。

第一,药店作为覆盖全国城乡、数量超70万的终端网点,被赋予“健康促进”新的定位,强化营养保健、合理用药、健康咨询、慢病管理等职能,以此来弥补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多层次健康服务供给。

第二,药监、医保加大监管力度,促使药店行业向合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中,电子处方中心、药品追溯码、门诊统筹等政策的扩面深化,其实是有助于医药分离,促进处方外流,而药店正是其重要的“承载者”。进一步看,合规且专业药店可分摊公立医院压力,使得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覆盖面大幅提高。

第三,政策鼓励药店发展药食同源商品、中医药服务,其实也与“国家中医药发展支持政策”形成联动,这个必将成为传统药店转型的核心突破口。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谈到,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药店转型,业界较为认可的两条路线,一是专业化二是多元化。

前者有双通道、DTP、药诊店类型,覆盖慢病管理、专科疾病管理、生命健康全周期管理等业务类型;后者则聚焦于“非药”类的大健康领域,而“药食同源商品+中医药养生服务”则是该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中药养生饮品、中药健康零食、中医按摩推拿等产品和服务。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现状分析报告》,2023年中国药食同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2.63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规模为122.54亿元,同比增长31.54%。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规模于2022年已达到5885亿元,且预计至2027年将会超过8000亿元。

需要看到的是,药店转型实则内力(行业)、外力(政策)双向推动,去改进完善国内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在这场过程中,药店避免不了行业变革的“惊涛骇浪”,这会导致大批门店被淘汰。而涛浪过后,活下来的药店,也将迎来黎明的曙光。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