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蓝妮这个名字,始终与“孙科情妇”“汉奸”“投机者”等标签紧密相连。
她早年嫁入豪门却被抛弃,之后又攀附上了国民党“太子”孙科。

抗战期间,她勾结汪伪政权牟取暴利,最终却在1986年回国后获得上海市政府优待,甚至收回了昔日的豪宅。
这种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个人野心?

政府优待这样的人,是因为政治上的微妙考量,还是因为她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贡献?这些,还要从蓝妮的第一次婚姻说起。
蓝妮在1912年生于澳门,父亲蓝世勋是老同盟会成员,也是黄兴的参谋长。

也因此,蓝妮家境优渥,对花钱没有概念。然而1926年的一场变故,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蓝世勋目睹友人遭枪击惨死,因此精神失常,导致蓝家迅速败落。
为维持家族的体面,17岁的蓝妮在家族的安排下,嫁入了上海的豪门李家。

她的丈夫,是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李调生之子李定国。蓝妮这场婚姻的本质,不过是一场交易,李家用高额的彩礼,换取蓝妮背后的政治能量。
而且,蓝妮的身上,还有“传宗接代”的任务。
根据一个所谓的“婚前协议”,而她必须要为夫家生下三女一子,经过了几年的时间,蓝妮完成了“任务”。

但同时,她的名声也坏了:她多次从婆家想方设法地要钱,去补贴自己的娘家。这种行为,最终导致这场婚姻的破裂。
离婚后,失去金钱支持的蓝妮,难以适应平民生活,于是便投身于上海交际场,凭借美貌与机敏,她迅速成为这个圈子的“顶流”。
1935年,蓝妮在上海社交圈已小有名气。

第二年,她通过南洋女中同学、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褚民谊之妻陆英的关系,结识了孙中山的独子孙科。
彼时的孙科虽已年过四旬,但却因“国父之子”的身份,稳居国民党权力核心,地位显赫。
很多女性为了各种目的,主动对他投怀送抱,孙科也是来者不拒,身边情妇不断。蓝妮为了有一个好的前程,也开始接近孙科。

蓝妮很有心计,为了做到鹤立鸡群,她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知性交际花”的人设。
她通晓英法双语,擅长昆曲书画,确实与欢场上的那些庸脂俗粉不同。
所以很快,她就虏获了孙科的心,于是很快,两人便开始出双入对。
而蓝妮也开始以女主人的身份,主动替孙科应酬政商名流。

短短的三个月下来,孙科便离不开她了。很快,蓝妮就以“机要秘书”的身份,住进了南京的孙公馆。
二人虽然在表面上是工作关系,但实际上却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情人。
蓝妮深知以色侍人难以长久,于是便开始为日后筹谋。

1937年初,她以怀孕为由,逼迫孙科签了一个字据,承认蓝妮为“二夫人”。
字据上还写明,今后除元配陈淑英外,孙科仅立她一房侧室。
凭着这份字据,蓝妮不仅驱逐了孙科的前情妇严蔼娟,还切断了她们母女的抚养费,让其一家陷入了贫困之中。

1938年,在上海沦陷后,蓝妮借孙科“立法院长”的职权,与汪伪政权高官周佛海、陈公博建立了联系。
她以“代管敌伪资产”为名,低价收购法租界房产37处,再转租给逃亡重庆的国民政府官员家属,月租金高达每栋50两黄金。

另外,她通过孙科获取到了“特别通行证”,将棉纱、药品等战略物资,经中国香港走私至汪伪辖区。
仅1941年的一笔交易,她便获利20万美元,这笔钱放到现在,能够折合人民币约1.3亿元。
经过几年的经营,蓝妮狂发战争财,但是她的名声,也彻底完蛋了。

抗战胜利后,军统以“汉奸罪”逮捕了蓝妮。
根据他们的档案显示,蓝妮名下的资产,包括霞飞路的花园洋房5栋、南京西路商铺12间,总估值超200万美元。
其中的过半数房产,都是日伪高官“赠与”的。

孙科知道,军统这是要“敲山震虎”,准备对他动手了。于是为保住自己的政治声誉,他宣称“与蓝妮早已断绝关系”。
但私下里,孙科却给蒋介石写信,恳切地为蓝妮求情。最终,蓝妮仅被没收了大部分房产和现金,并未受刑事追究。

但是,这段丑闻已经为孙科的政治生涯,埋下了致命的隐患。1948年4月,国民党的副总统选举进入白热化。
原本以为稳操胜券的孙科,却被李宗仁阵营抛出的“蓝妮档案”打得措手不及。最终,他的支持率如雪崩般坍塌。

据《李宗仁回忆录》披露,这些打垮孙科的材料,是陈立夫暗中提供的。
陈立夫主持的“CC系”由于不满孙科长期把持立法院,这才借蓝妮丑闻打击其声望。
蒋介石虽然想保住孙科的地位,但迫于舆论,他也只能袖手旁观。

最终,李宗仁以1438票对1295票,得到了副总统的职位,而孙科的政治生命也就此终结。
败选次日,恼羞成怒的孙科,便派人向蓝妮索回了所有的信函字据,并断绝了对她的经济支持。

之后,蓝妮试图以孙科的字据发起诉讼,反诉孙科重婚罪,结果却遭法院以“非法同居关系不受保护”为由驳回。至此,这对权色同盟彻底破裂。
上海解放前夕,蓝妮携女儿孙穗芬逃往中国香港。她变卖了剩余的房产,得到了15万港币,并在中环开设了一个买卖。

但是,她因误入金融骗局,导致半年内出现了巨额亏损,险些血本无归。
朝鲜战争爆发后,蓝妮凭借瑞士护照往返于曼谷与旧金山之间,将盘尼西林以30倍利润倒卖至东南亚黑市。
虽然她发战争财的本质并无变化,但是却也在客观上,帮助中国大陆维持了一部分药品的供应,算是对新中国有了一些贡献。

1955年,蓝妮申请加入美国籍时,本来事情并不顺利,但最终却凭借“孙中山家族成员”的身份获批入籍。
此后的二十年,她在旧金山的华人圈,一直称自己为“孙夫人”,并频繁出席侨界活动。
甚至连她的女儿孙穗芬,都被包装成了“孙中山的孙女”,最终嫁给美国的外交官。

1973年,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蓝妮也通过中国香港友人,向大陆传递信息,声称自己“当年受国民党胁迫才与汪伪接触”。
1980年,已成为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商务领事的孙穗芬,借工作之便,向上海统战部递交了蓝妮的手书。

蓝妮在书信中表示,自己愿将海外资产捐赠给祖国,只求能落叶归根。
1982年,蓝妮以美籍华人的身份,受邀回国观光。1986年,她正式定居上海,并出席了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为了显示国家的统战诚意,上海市政府将一栋三层洋房给了她,这是蓝妮在解放前购置的房产,属于她捐给国家的财产之一。
1990年,房产正式完成了过户,蓝妮也开始在此度过余生,直至1996年去世。关于政府给蓝妮的优待,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

有人认为, 蓝妮在抗战时勾结日伪、走私敛财的劣迹人尽皆知,如今却轻易获得豁免,让人有些“意难平”。
但也有人认为,蓝妮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客观上帮中国输入过药品,又在改革开放后主动归附,有极强的号召作用。

政府想要通过优待蓝妮,向海外传递“既往不咎”信号,以吸引更多的国民党旧部及后裔回归。
从这方面考虑,大度地赦免蓝妮,确实更有现实意义。
蓝妮的一生,是近代中国权贵阶层的缩影:她凭借美貌与权谋攀附权力,又在时代剧变中赚了大量的昧心钱。

晚年所受的优待,与其说是国家对个人的宽容,不如说是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需要。
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的评判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个体命运往往与时代的潮流息息相关。
参考资料:
1、蓝妮(名门四女之一)——百度百科

2、我所知道的蓝妮婚恋及家庭(下)——澎湃新闻2018-11-24 1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