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朝曾经非常辉煌,但也经历过衰败。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的商品经济相当繁荣,老百姓生活安稳。可安史之乱后,唐朝就大不如前了。唐代宗的皇位能够坐稳,主要还是靠了郭子仪的帮忙。
“醉闹驸马府”这事儿咱们都耳熟能详,但其中更深的含义,咱们可能没咋细想过。说起来,这还得从升平公主跑去跟她父皇告状那会儿讲起。
但她这回是告的自己驸马的状,要是他们俩的矛盾处理不妥,那麻烦可就大了,不光郭家要闹腾,整个唐朝都可能跟着不安稳。为啥这么说?
【一、“醉打金枝”】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里那可是个关键人物,没了他,唐朝那乱摊子还真不好收拾。所以说,他的功劳大得很,都不用细说。
讲起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他肯定是功臣之后无疑。唐代宗呢,心里盘算着要进一步重用和拉拢郭子仪,联姻这事儿就成了最佳手段。于是,唐代宗一合计,干脆把自己最宠爱的升平公主嫁给了郭暧。
如今这种由父母安排、媒人牵线的做法,咱们谁都不会太乐意,更别提地位尊贵的公主了。对升平公主而言,她心里头其实也不太舒坦,尽管身份高贵,但她觉得自己这婚嫁就像是委屈了下。只不过这时候的她,还没察觉到郭家的势力有多强大呢。
公主嘛,生来就是金枝玉叶,从小到大肯定被宠着惯着。就算后来嫁到了郭家,那份公主的傲气也一点没变。按照那时候的规矩,她在郭家的地位自然是高高在上的。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地位再高,该有的礼貌和规矩还是得守着,毕竟郭子仪是她的长辈,这一点可不能马虎。
不过升平公主对此毫不在意,就连她的夫君郭暧也对她束手无策,因此俩人的夫妻感情并不算深厚。
升平公主对郭暧摆脸色,郭暧还能勉强忍一忍。但她要是对郭暧的父母也这样,甚至还乱发脾气,那作为儿子,他就不能不管了。特别是想到如果父亲在公主面前都得低头,那他这个做儿子的不就得矮上两截了。
在郭子仪的寿辰宴会上,郭暧硬是让升平公主去给他老爹贺寿,还非得让她跪下磕头,公主心里头一百个不乐意。郭暧一看公主这态度,立马就恼了,再加上那会儿喝了几杯酒,酒精一上头,胆子也跟着肥了。
郭暧酒劲上头,动手打了公主,还口不择言。他真是喝大了,啥都往外说,比如“你不就是靠你老爹嘛!要不是我爹不乐意,皇位还不一定是谁坐着呢。”
你是不是仗着你爸是皇帝啊?我爸可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郭暧这么说,其实也不是没道理,但那时候国家大局已定,再加上功劳太大往往会惹来君王的猜忌,郭暧这么说,无疑是给他们家惹上了大麻烦。
后来,升平公主跑去跟她老爹告了状,郭子仪一听,立马慌了神,赶紧想办法补救。他先把郭暧给捆了起来,直接带到了唐代宗跟前。但唐代宗呢,也没因为这事儿就跟郭子仪翻了脸。
总而言之,唐代宗的态度就是“别太往心里去”,而郭子仪呢,则是真动手狠狠教训了儿子一顿。乍一看,郭子仪这是在极力表明自己的忠心,唐代宗那边呢,也并未真的生气发火。
说实话,唐代宗对郭子仪并不是特别信任,主要是因为他功劳太大,让唐代宗心里有点忌惮。但话说回来,就算是这样,唐代宗还是离不开他。
大家都知道,郭子仪不仅赶跑了吐蕃,还夺回了长安,最后还亲自把唐代宗接了回来。所以说,郭子仪在军队里的威望那是相当高。身为大军统帅,每次跟吐蕃开打,他都是带头去抵挡敌人的那个。
说白了,唐朝那时候少了谁都能转,唯独不能缺了郭子仪,他那时候火得不行,郭暧这么说也是有理有据,不过郭子仪心里可不乐意把事情搞大。
唐代宗心里也明白,郭子仪真要动手的话,他那皇位可就坐不稳了。要是唐代宗真敢找郭子仪的麻烦,郭子仪肯定先顾着家里人,到时候唐朝又得乱成一团,反正怎么算都是亏本的买卖。
到最后,唐代宗和郭子仪表面上像是劝架的人,其实私底下也在互相试探、较量了一番。这俩夫妻总算是又和好了,而他们背后的那些小比拼,也算是就这么过去了。
【二、郭子仪的处世之道】
皇帝和郭子仪之间的比拼,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要问为啥会这样呢?还不是因为郭子仪太厉害,功劳大到让皇帝都感到威胁了。
据说在唐朝唐肃宗那会儿,郭子仪突然被革了职,兵权也被收走了。就是因为一些宦官在背后嚼舌根,他一下子就从高位上摔了下来。不过,郭子仪自救的办法那真是挺高明,可以看出他是个聪明人。
那时候,郭子仪在朔方军里已经树立起极高的威望。他东征西讨,总是和士兵们一起面对困难,这种经历让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郭子仪对待士兵们特别好,而士兵们也知道感恩,因此大家对他都非常尊敬。
但是,一旦撤职的消息在士兵间传开,大家心里头都挺不是滋味,最后还跟那个传话的太监杠上了。还好事情没闹得太过分,不然郭子仪他们这些士兵,可就背上了违抗皇命的黑锅。就算郭子仪心里头没半点反意,到那时候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看到这种情况,郭子仪心里头肯定不能平静,他为了不让这些人跟宦官闹起来,就自己站出来说话,还找了个要给宦官送行的借口,然后就默默地走了。
说到底,郭子仪在军营里那是靠真本事一点点赢得威望的,他的能耐让手下将士们都死心塌地地跟着,皇上也确实该对他有所戒备。但不管是唐肃宗还是唐代宗在位,郭子仪从没动过叛变的念头,他心里想的全都是怎么表明自己的忠心。
在郭子仪的那些传说里,他本事大得连皇上都比不上,而且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确实相当有一套。
【三、郭子仪势力大】
作为大臣,郭子仪尽管身居高位,手握大权,但在处理一些事情时还是得留神,否则他不可能在唐朝达到那么高的地位。
而且,他这种“自保”的做法,确实让他收获颇丰。先从他的官职来看,像宰相、司徒这样的高位,他拿了不少。再说到郭子仪的儿子和女婿,朝廷也是没少关照,个个都是朝廷里响当当的人物。
接下来聊聊家底,郭子仪因为功劳大,所以得到的奖赏也多,说他有钱那是一点不假。良田、精美器具、珍贵玩意儿这些,他家里多得是,数都数不过来。
最关键的是郭子仪的影响力,之前咱们提到,他的手下将领们都特别拥护他、尊敬他,不仅如此,许多达官显贵也都对他言听计从。
聊聊唐代宗吧,他虽然贵为皇上,但在郭子仪面前也得客气点。从他们俩孩子的事儿就能瞧出来,要换个皇帝或者换个场合,唐代宗可不会把郭暧的话当玩笑看。要是郭子仪不主动表示忠心,唐代宗也不一定会给他面子,让他台阶下。
据说,唐代宗从不直接叫郭子仪的名字,而是用“大臣”来称呼他。这足以说明,郭子仪的势力让人不得不小心对待。既然郭子仪都出面去调解纠纷了,唐代宗当然也不会让场面变得难堪。
【结语】
反正,郭子仪和唐代宗在“醉打金枝”这事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万一哪步走错了,整个唐朝的局势可能就得翻天覆地。后来,升平公主也不像以前那么胡闹了,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开始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