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读孟浩然,一生不羁爱自由。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4-11-24 09:31:03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晚年隐居,又称之为“孟山人”“鹿门处士”。

孟浩然早年隐居襄阳,有志用世,曾干谒[yè]公卿,无人援引;赴京科举,落第而归。宦游长安之际,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寄情山水

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辗转于襄阳、洛阳,与姚崇后人交游赠诗,诗中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是年秋,自洛之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欲引他入仕,孟浩然作诗婉言谢绝。《田园作》一诗中,孟浩然曾写道“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骛”,可知他仕求之高,或为婉拒曹三御史的缘由。是年冬,孟浩然游富阳、桐庐江、建德江。

开元十八年(730年),孟浩然漫游至江南,寻访名山古刹,题壁赋诗。

开元十九年(731年),在越州与谢甫池交游赠诗,同年与杭州薛司户、钱塘县令观钱塘江潮。孟浩然虽肆意山水,仍未绝用世之念,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再度赴长安求仕,无果,写诗赠别好友王维后,遂返回襄阳。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同年唐玄宗下诏:“其或才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智勇堪将帅之选,政能当牧宰之举者,五品以下清官及军将、都督、刺史各举一人。”

韩朝宗父亲韩思复与孟浩然为忘形之交,因此韩朝宗欲举荐孟浩然,二人约定好了进京的日期。岂料当天有好友来访,孟浩然与好友宴饮论诗,有的人说:“今天不是你与韩公约定的日子吗?不要误了大事啊!”孟浩然回道:“喝酒喝到兴头上了,哪管得了其他事。”于是没有如约赴京。

是年,孟浩然因应崔国辅之约而东游越剡,在途经江夏时再会李白于黄鹤楼,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以替其送行。

归隐终身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辟孟浩然为从事,是年冬天陪张九龄游猎南纪城,赠给裴迪、张参军的诗中,孟浩然抒发了自己对幕僚生活的厌倦。次年,孟浩然患背疽,辞去幕府之职,回襄阳治病。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遇赦北归,途经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饮食犯忌,孟浩然背疽复发,不治而亡。

0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孟浩然这首诗写出了洞庭的气势,不禁让人想象,如果云梦泽仍在,该是何等的雄伟壮阔。这首诗其实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入朝为官。不过其中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奠定了它在洞庭湖名句中的江湖地位。

02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赏析】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03

《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朝]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满是作者和友人真挚的友情。讲述了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来此畅饮,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在一个二月的春日,孟浩然依旧在山间隐居,他家门前湖水荡漾着清波,周围错落的邻家也传来阵阵清脆的鸟啼。二月已经是仲春时节了,山间的花草繁盛,那幽深的小径里的落花扫了还落,青石板间的春草被乡邻路人踏了,不久又长了出来。春天就是这样生机勃勃,给人以希望和愉悦。

这一天孟襄阳刚刚从山间赏春而返,还没来及喝口春茶,就听到书童在门外边跑边喊“先生!先生!门外友人来寻,自称王九!”看到这里,还真是庆幸,这来访的幸好不是王大啊,这次说的王大应该也是孟浩然的好友,据说他叫王迥,号白云先生,家住襄阳鹿门,与孟浩然那可是志趣相投的挚交“酒友”。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春日,听书童说白云先生酒瘾又犯了来找自己喝酒,自然是欣喜若狂了。两人坐到庭院内,马上喊书童拿出酒杯,喊出歌妓,打开酒瓮,没等准备好下酒菜就开始喝了起来。两个人酒杯在手,天下我有,还有歌伎鼓瑟鸣筝、轻歌曼舞,简直是人间乐事了。

04

《送朱大入秦》

[唐朝]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赏析】

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 ;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05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诗中四句从写景入笔,寓主观感情于客观景象之中,使客观的景象染上浓重的主观感情的色彩。

06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了老朋友之间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前两句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三四句写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五六句才更显得畅快。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七八句写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此外,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0 阅读:6

书易聊文化方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