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4月,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盛会,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大会上,陈潭秋高票当选为中央委员。然而,与会代表们不知道的是,陈潭秋早在1943年9月27日就牺牲了。
陈潭秋,作为中共一大代表之一,与毛主席、董必武等同志共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陈潭秋
在早期革命活动中,陈潭秋与董必武在武汉创办刊物,积极宣传新思想,为革命的火种在荆楚大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他曾参加中共三大,参与领导工人运动,是“二七”大罢工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而“二七”大罢工的烈士林祥谦,正是在陈潭秋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时,陈潭秋以记者身份深入工厂和京汉铁路,调查工人疾苦,并开办工人识字班,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他结识了出身贫苦但富有反抗精神的工人林祥谦,两人促膝长谈,陈潭秋从工人受压迫的根源讲起,直至共产主义的最终解放,使林祥谦深受触动。
林祥谦在陈潭秋的引导下,逐渐成长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参与组织工人俱乐部,并担任江岸分工会委员长。
在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陈潭秋作为中共武汉区委的重要成员,参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罢工斗争。林祥谦则作为江岸分工会委员长,直接指挥了江岸地区的罢工行动。
罢工期间,工人阶级展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但最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了罢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在敌人威逼利诱下宁死不屈,最终被残忍杀害,年仅31岁。

林祥谦
“二七”大罢工虽然失败,但它成为了我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起点,唤醒了更多民众的革命意识,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革命形势一片黑暗,但陈潭秋并未被困难吓倒。他参加中共五大,被派往江西重整组织,推行网格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后,他又被派往顺直巡视,稳定局面;到满洲省委重建组织。进入苏区后,他被调往福建任书记,成功扭转了当地的工作局面。
1935年2月,陈潭秋在从闽西突围途中身负重伤。
当时,陈潭秋作为中央苏区特派员,带领一个营的红军战士向闽西突围。
在突围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敌人的重重包围。面对敌人数量上的绝对优势,陈潭秋毫不畏惧,亲自挥枪指挥战斗。
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他带领警卫班吸引敌人火力,成功为部队开辟出一条血路。
然而,当他完成掩护任务后,身边仅剩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陈潭秋也因伤势过重,滚下悬崖,右耳被刮掉,头部也受到严重撞击。
幸运的是,陈潭秋在昏迷中被当地群众发现,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转移到安全地带。
经过简单治疗,他被送往闽西的永定境内继续组织游击战争。这次负伤给陈潭秋留下了永久的伤痕,此后无论走到哪里,他右耳的伤残都成为了他作为革命战士的特殊标志。
1939年,陈潭秋化名“徐杰”抵达新疆,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的任务是巩固新疆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建设,并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与当地各族群众和进步力量紧密合作,为新疆的抗日运动和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1942年,新疆军阀盛世才公开投靠蒋介石,走上反共道路。同年9月17日,盛世才派军警包围了八路军办事处,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逮捕。

盛世才
在迪化第二监狱,陈潭秋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包括“压大杠”“坐飞机”“灌辣椒水”等酷刑。尽管敌人试图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逼迫他屈服,但陈潭秋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展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1943年9月27日,盛世才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秘密杀害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陈潭秋牺牲时年仅47岁。由于当时新疆与延安之间的交通和通讯极为不便,延安方面并未得知陈潭秋遇害的消息。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陈潭秋仍高票当选委员。这一票票的肯定,不仅是对陈潭秋生前革命贡献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在革命道路上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敬意。
解放战争期间,盛世才的罪行败露。新疆解放后,刘护平等人侦破案件,凶手陆续落网。
杀害陈潭秋的主谋盛世才,在1949年随着国民政府的败退逃往台湾后,其生活并未因逃离大陆而变得安稳。由于他在新疆时期结下的仇怨众多,即便在台湾,他也深居简出,时刻担心遭到报复。
他甚至不敢公开使用自己的真名,改名为“颜某”,并隐居在台北市南京东路的一个小巷子里。蒋介石为了保护他,还专门安排了一个排的步兵为其提供警卫。
然而,即使如此,盛世才的仇家依然无处不在。
1954年,在“国民大会”上,代表们纷纷提出控诉盛世才祸害新疆的提案,各种揭露其罪行的小册子也在会场内外广为散发。尽管盛世才试图用财富为自己撑起保护伞,但每次“国民大会”上总会掀起反盛声浪,甚至有代表要求他自行了断,以谢天下。
与此同时,盛世才留在大陆的岳父邱宗浚一家也未能逃脱仇人的报复。1949年5月16日晚,邱宗浚一家11口人在兰州被灭门,墙上留下“二十年冤仇一夜平”的血书。
盛世才的晚年生活极为落寞和恐惧,他不仅失去了往日的权势,还因多年的罪行而生活在阴影之下。
1970年7月13日,盛世才在台北空军总医院因脑溢血去世,结束了他的罪恶一生。
与盛世才在众叛亲离中度过余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潭秋虽然已经牺牲了,但他却以另一种方式永垂不朽。
陈潭秋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他的名字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解放后,陈潭秋的遗骨被找到并安葬在乌鲁木齐南郊烈士陵园,永远受到后人缅怀和纪念。他的家乡湖北黄冈也修建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陈潭秋故居
陈潭秋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他的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正如董必武所言:“陈潭秋同志具有坚强的党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陈潭秋烈士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之中。让我们以革命先烈为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