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70年代末,一个西方摄影家镜头下的破败长城:它已绝非一道国防学意意上的屏障,而只是一堵旅游学意义上的砖墙。

为了羞辱仓皇逃走的中国皇帝,當年长驱直抵长城腳下的英法联军,纵火焚掠了皇家心爱的圆明园,留下了“中國不设防”的千年印記。


正是在此之前,一支规模不大的洋人军队,轻易越过清王朝的国防屏障,直抵帝国首都,并在安定门城墙上搭设营帐 。

来自蒙古的骁勇将军僧格林沁指挥着草原的射手和其他英勇战士,试图守住京师大门渤海湾。但是他失败了。乘着炮舰而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者顺利攻占了大沽炮台。

列强发起一场进入“失去长城的中國”的空前竞赛——俄国人抢占乌苏里江以东

列强发起一场进入“失去长城的中國”的空前竞赛——法国人攻打镇南关

列强发起一场进入“失去长城的中國”的空前竞赛—— 日本人登陆山东半岛

即使中国的城墙依然坚固,而看守着它的却是這样一些军人的话,在兵利甲坚的来敌面前,又有什么是他们能夠捍卫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