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然而,老子以后道家学派的发展演化,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在战国以前,是没有以老子为宗主的道家学派的,他死后道家才逐渐形成,并出现了老庄道家和黄老道家两大派别。
老子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合写了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传记。
按后世的观点,前二者属于道家,后二者属于法家。
不过,在篇末的“太史公曰”中,司马迁却总结说:“(庄子、申不害和韩非)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在司马迁看来,庄子、申不害和韩非都受到了老子之学的影响,只是发扬创新的方向各异。
就庄子来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庄子学识渊博,研究涉猎的范围很广,但究其本源,可以归于老子的学说;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而其学说的要点,仍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
庄子
庄子与老子虽无学统上的渊源关系,但古今大部分论者都认为,庄子是老子道统的真正传人。
在老子之学的后继者中,庄子对老学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最全面、最突出,而且其继承发扬的正是老子思想中最主要、最核心的方面,即所谓道德之学,尤其是其中自然无为、淡泊出世的一面。
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庄子“是道家的中心人物,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三的一个人”。
在《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中,郭先生评论道:“从庄子的思想上看来,他只采取了关尹、老聃清静无为的一面,而把他们的关于权变的主张扬弃了。庄子这一派或许可以称为纯粹的道家吧?”
《庄子·逍遥游》
郭先生进而指出了庄子在先秦原始道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
“(假使)没有庄子的出现,道家思想尽管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受着温暖的保育,然而已经向别的方面分化了:
宋钘、尹文一派发展而为名家,田骈、慎道一派发展而为法家,关尹一派发展而为术家。
道家本身如没有庄子的出现,可能是已经归于消灭了。
然而就因为有他的出现,他从稷下三派吸收他们的精华,而维系了老聃的正统,从此便与儒、墨两家鼎足而三了。”
庄周梦蝶
郭先生甚至还将庄子比作大乘佛教的开创人马鸣和龙树——
“在庄周自己并没有存心以‘道家’自命,他只是想折中各派的学说而成一家之言,但结果他在事实上成为了道家的马鸣、龙树。”
我们知道,马鸣菩萨原奉婆罗门教,后受胁尊者的影响,皈依佛教,著有《大乘起信论》等书,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过渡的开创性人物。
而龙树菩萨是著名的大乘佛教论师,被誉为“第二代释迦”;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著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大量大乘论典,广泛影响了大乘佛教各宗派,在汉传佛教中享有“八宗共祖”的称号。
在郭先生看来,庄子之于道家,正如马鸣和龙树之于佛教!
马鸣与龙树
对于郭沫若先生关于庄子的上述评论,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码字不易,谢谢支持!】
我认为庄子并没有继承老子的任何思想。只是因为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庄子对于道的理解是与老子站在同一高度的。只是因为庄子出生晚于老子,后人错误的认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
郭沫若能理解道,他懂个的尔
郭沫若如果明白什么是 道法自然 就能理解道家是不会消亡的
郭沫若他懂个屁!只会玩女人。
妈的,佛教在本土灭亡,却在中土传播,希有哉。
只要道字存在,道家思想永不磨灭,以与个人无关。
道是宇宙规律,一切都是道
如果没有郭沫若,世间会干净许多
道教创办人张道陵,道家老子,庄子。
能亡的算道。道也太低了。道信不信亦是道。修不修亦是道………
真正道家早就消失了。真明白了修佛去了。道教请神和附体那些搞一起了。
庄子是扛精?
只要道德经还在道家不可能消亡,道家是一种思想而道德经是这种思想的载体。
我想选择不看郭沫若,为什么没有这个选项?
道家佛家有什么用?只不过就是拍电影有用处,学道,学佛能賺钱吗?哪个公司会聘用你?
很对[点赞][点赞][点赞]
嘿[笑着哭],此言大谬。道家思想可不得了
多事
[流鼻涕]道法自然?何为自然?所谓百家没一个不懂的,倒是得活着啊,所以有那么多言语,简单一句不就是拳头大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