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背后隐藏了人性

铁剑帮看事 2025-04-22 20:20:37

人们欣赏艺术品,大多无处下手,并不知道艺术品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其实,艺术品背后隐藏了人性。

远古时期的岩画构图简单,线条粗犷,但可以表现先民们的生活状况,是先民们闲暇之余做的事情,虽然没有什么功利目的,但可以表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有狩猎的场景,有围着火堆跳舞的场景,有睡觉的情景,有女嬉戏的情景,有打仗的情景,有制作工具的情景。看似无关紧要,没什么目的,其实隐藏了先民们的人性,展现了他们生活的状况,尤其展现了岩画作者的精神世界。毕竟,人和人认识的世界是不同的。就是说,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加入了个人主观化的意识,虽然客观世界是一样的,但人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也可以说,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主观的世界里。艺术品不能用功利主义眼光来衡量,因为艺术是无功利的。即便收藏家们炒作艺术品,弄得一些艺术品价值连城,也不能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所在。博物馆展现艺术品,本身就在展现制作艺术品的人的思想,展现人性。很多艺术品展现的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让人看了以后觉得不是那么简单,从来没见过,甚至有了惊讶的感觉。艺术品的展现本身就是人性的展现,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最后的晚餐》中每个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大卫自然而协调的动作,撒尿小男孩的随意和放松,总是给人艺术的享受。

人们看了艺术品,感受到和谐、亲切,当然有的也会感觉愤怒,悲伤。艺术品给人的传达了某种情感,具备一定的情绪价值。制作艺术品的艺术家本身就是“通灵”的,会感触所谓神灵的秘密,捕捉到了灵感,就会制作成艺术品。一些自然界的颜料没有生命,制作成一幅画,就有了生命。自然界的木头、石块没有生命,制作成雕塑,就有了生命。自然界的声音没有太多的美感,制作成音乐作品,就有了美感。人类从自然界抽取了艺术品的原料,制作成艺术品,本身就是在展现人性,而不是无病呻吟。即便是书法作品,也能展现人性。王羲之集会之后,趁着酒劲儿写了《兰亭集序》,清醒之后,再写就写不了那么好了。醉酒的状态就是灵感到来的状态,可以抓住瞬间的感受,随意挥洒,不经意间写成了传世珍品。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是在万分悲痛下行笔的,文稿中又多次勾画涂抹的痕迹,显示了当时他的心理状态。潇洒的苏轼写成了《寒食帖》,有淡淡的悲哀,还有对于时空转换无能为力的感触。当时虽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但他们对于时间和人生的感悟还是十分真切的。

伟大的艺术品隐藏了伟大的人性。艺术品得以流传,就是因为艺术品本身展现人类共有之情感,让人们一看就觉得亲切,觉得似曾相识,但又从来没见过。倘若艺术品从了流俗,很快就会被人们抛弃,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手把件儿、钥匙坠儿等东西,失掉了艺术品应有的气质。在资本支配社会的时候,艺术品往往被加工成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并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赋予一定的实用价值,却往往因为实用价值而玷污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也往往让人忽略了艺术品隐藏的人性。艺术品本身就是在展现人性,而且没有太多的功利属性。但后代人总是给艺术品赋予一定的价值,要拍卖艺术品。一个鸡缸杯居然拍出了三亿的价格,怎么说都超出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很多艺术品都是独一份的,没有太多备份,即便有,艺术家也会毫不留情地毁掉,只留下一两个,也就是把自认为最好的艺术品留下来,显示自己创作的功力。越是稀少,越能体现艺术品的价值。经过一番炒作之后,艺术品拍出了天价,让很多人纷纷投入收藏领域,实现了收藏圈内部的繁荣,推动了艺术品鉴赏的发展,却往往出现圈子文化,权威说了算,还出现了电视台鉴宝之类的节目,除了吸人眼球,就是抬高艺术品的价格。曾经有鉴宝的专家当场砸毁假的古董,后来才发现,砸毁的是真的……

人们不一定非得拥有艺术品,只需要观赏就行了。艺术品就是用来观赏的,没有太多使用价值。倘若用使用价值来框定艺术品,那么艺术品就成了没用的东西。“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是形而上的展现,而不是形而下的实用。欣赏艺术品,就要欣赏艺术品隐藏的精神气质,欣赏艺术品传达的时代气息,欣赏艺术品传达的创作者的灵感,欣赏艺术品背后隐藏的人性,而不是从价格方面来框定艺术品的价值。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岩画,还是后来的《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无论是门口的石狮子,还是墓道两旁的翁仲,都算是艺术品,即便是咬着门环的猛兽浮雕,也算是艺术品。其实,艺术品无处不在,都在展现人性的秘密,却不一定具备太多的实用价值。

看艺术品,看的就是人性,而不是外在的形体,更不是炒作的价值。通过艺术品,看到了人性之后,就看到了自己的内心。

0 阅读:2

铁剑帮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