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清自农村崛起,为传奇将领,善治军安民。战时立功显赫,和平时期助广西建设。他严于律己,家庭教育有方,三子皆成才。
韦国清有哪些贡献?他如何教育子女?其三子后来境况如何?
韦国清1913年生于贫农家庭,大革命失败后投身革命。1929年参与百色起义,后入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战时于八路军、新四军任职,指挥西进战役收复豫皖苏根据地,解放战争时参与多场重大战役。
建国后,1950年韦国清在抗美援朝期间,接获勘察越南地形、助其抗法的特殊任务。因其为广西人,熟悉与越南接壤地区,且一直越南战局。
抗美援朝与抗法援越战争同期开始。二战后越南独立遭法国殖民者挑战,越法长期交战。新中国成立后,支援越南独立,派出炮兵及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
韦国清上任后详勘越南地形,掌握敌情,调整越军部署,逐步扭转战局。1954年,他策划指挥奠边府战役,重创法军,赢得抗法援越战争。1956年回国,主政广西。
韦国清将军虽立下诸多功勋,但仍坚守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韦国清在广西工作时,常在潮湿屋办公,桌内生白蚁。秘书建议换桌,花费不高。韦国清觉桌未坏,清理白蚁即可,换桌太浪费,坚持使用至桌坏。
韦国清不仅办公区简朴,生活区亦然。地方同志欲为其安排新房,他婉拒,称常外出巡视,无需新房,继续住老房即可。
后来,屋子漏水潮湿,秘书建议换新房,韦国清拒绝。最终,这间屋子仅经过简单修缮粉刷,便继续作为他的住所。
巡视地方时,韦国清极为节俭,反对隆重迎接。他强调按平常标准接待,无需特别准备。自己出行则轻车简从,尽量精简随行人员,有时仅带一两人。
韦国清偏爱突袭考察,避免惊扰地方同志,常不住招待所。夜宿农家草屋,用餐后让秘书记账并按市价付款。农民拒收,韦国清坚持要其收下。
韦国清住招待所时强调守规矩,视自己为普通员工,拒绝特殊待遇。闻其视察,某地欲设宴,但他与秘书却以普通员工身份至食堂用餐。
韦国清严于律己,对同事一视同仁,强调身为人民公仆应服务人民,不索取额外之物。他人赠予应退还,无法退还的则按市价结算支付。
某单位送柑橘给区委常委以表丰收喜悦,韦国清得知后严批常委,强调防微杜渐。部分柑橘已被食用,他令常委按市价结算,付款给送柑橘的单位。
韦国清1956至1976年主政广西二十年,未谋私利。1976年调广东任省委第一书记,离任前让秘书长清点物品,确认无误后方才离去。
此外,韦国清在与老乡相处时,同样坚守原则底线。
韦国清为广西河池东兰县人,主政广西时,东兰老乡常来访求助,不乏沾亲带故者。他热情相待,尽力相助,但坚持原则:可用个人名义及钱财帮忙,绝不挪用公款或滥用职权为老乡开后门。
韦国清对亲属与老乡一视同仁,其家族虽庞大,却无人靠其关系谋职。其弟韦邦定复员后欲求工作安排,韦国清却令其归乡继续务农。
韦邦定不愿,称自己本就农民,外出多年归来仍为农民?韦国清劝道:“你文化不高,回家务农更合适。农民同样重要,种粮亦是为国贡献。”
韦云生车祸后虽抢救成功,但大腿伤势未愈且恶化,需再次入院。韦国清恐其终身残疾,遂将其转至南宁医院,花费颇巨。
院方欲以公费报销韦云生治疗费,韦国清得知后阻止,自掏5000元积蓄付清。他坚持原则:可助亲人,但绝不滥用权力。
韦国清对儿子亦严格要求,家庭和谐。他鼓励三子追梦,但要求自力更生,勿依赖父权。他说,权力非特权,应为民服务,他们仅是百姓之子。
韦国清言行一致,其三子无论上学还是工作,均步行、骑车或乘公交出行,少用公车。紧急情况下用公车,事后必付费。韦国清以身作则,不公车私用,为子表率。
韦国清的三个儿子后来从事的工作分别是何领域?他们各自在职业生涯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具体详情虽未详述,但均在不同岗位上有所发展。
韦云峰1939年生于河南抗战时期,由老红军抚养。他历经战火,建国后与父团聚。自幼聆听革命故事,深知艰苦岁月,并以此自律。
1958年,韦云峰考入哈工大,成绩优异。他选择自动控制专业,投身工业化浪潮。后入职国防科委成工程师,参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首都机场等重大工程建设。
韦云峰因童年苦难致营养不良,身体状况不佳,难承高强度工作,长期养病未从军,成其遗憾。1997年提前退休,仍心系国家发展。2014年去世,终年75岁。
二儿子韦肖毅身为军人与作家,自幼聆听父亲革命故事。观影时得知父亲参与其中战役,他倍感自豪,遂决心发挥所长,真实记录这些故事。
韦肖毅追随父亲脚步从军,但专注于军史研究。他后来成为军史作家,搜集众多革命军队史料,并主持编写了《韦国清传》。
三子韦曙光亦从军,表现卓越,贡献良多。后入总参谋研究院,曾任副军职干部。
韦国清三子虽发展各异,却均承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品质。他们行事低调,鲜为人知,但均不愧为韦国清之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