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版图上,山东青州是一座被历史与文化浸润千年的城市。
作为古九州之一,青州曾是东方文明的重镇,却在当代以县级市的身份隐于潍坊之下。
然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蓬勃发展的经济实力,足以让这座古城摆脱“低调”的标签,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瞩目的焦点。
华夏九州之首:青州的历史荣光
青州之名始于《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因地处东海与泰山之间,“东方属木,木色为青”而得名。
这片土地承载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与两千余年的建城史,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山东历史上唯一的“国都”——南燕国曾定都于此。
自西汉至明初,青州更作为山东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长达1500余年,素有“信美东方第一州”的美誉。
青州的历史遗存极为丰富:境内六座古城池(广固城、南阳城等)见证了朝代更迭;云门山摩崖巨“寿”被誉为“天下第一寿”,驼山石窟造像群规模居中国东部之首;
青州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4万余件,龙兴寺佛教造像更被列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此外,昭德古街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
枢纽之地:青州的地理区位优势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接昌乐,西邻淄博,南通临朐,北连广饶,东北毗邻寿光,是连接胶东半岛与内陆的交通咽喉。
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半山半平原的地貌为农业与工业发展提供了天然条件,暖温带季风气候则适宜花卉、瓜果等特色种植。
交通网络更是青州的“血脉”:济青高铁、胶济铁路、青银高速、长深高速在此交汇,11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两大铁路客运站(青州市站、青州市北站)使其成为鲁中物流枢纽。
依托“齐鲁号(青州)”国际班列,青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覆盖13个国家41个城市,为区域经济注入全球化活力。
低调中的强劲:青州的经济崛起
尽管行政级别为县级市,青州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2023年,其GDP达733.57亿元,同比增长5.4%,稳居全国百强县行列。
经济结构多元且特色鲜明:
工业方面:以卡特彼勒山工为龙头的机械制造、弘润石化为核心的石油化工、中联鲁宏引领的建材业构成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6家,培育出8家产值超十亿元企业。
青州,这座曾以“九州之首”统领东方的古城,今日仍以县级市的身份续写着辉煌。
它不仅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现代山东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拼图。
从千年文明中走来,青州用实力证明:低调不应是它的标签,而是其厚积薄发的底色。若说山东需要一张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名片,青州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