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别觉得印度就是南亚最糟糕的了,它旁边的孟加拉国那才叫一个“又乱又脏,脏得出名”。在马路上走着走着,说不定就能踩到大便,天上飞的全是塑料袋,想找个厕所,那真是比找金子还难。
看来有网友这么讲:“印度人瞧瞧孟加拉,都得竖大拇指叫绝。”
【地上没一块干净砖,天上全飘塑料袋】
2023年6月份,在达卡市的马蒂加尔区,有辆摩托车嗖的一下开得飞快,把路边一堆塑料袋给卷了起来。没过多久,那塑料袋就正好挂在了电线上。过了三天,它还稳稳当当地在那儿呢,而且旁边还多出了两个“伙伴”。
在这座城里,垃圾不落地面,而是先上了天。孟加拉环境局2023年的环境评估说了,达卡城区每天都会产生2400吨塑料垃圾,但处理掉的连四成都不到。
那剩下的都跑哪去了呢?你看,街角那儿堆了一堆,下水道也给堵得严严实实,地铁口附近漂得到处都是,还有公交车底下,也被压得死死的。反正就是,哪儿哪儿都有它们的身影。
在老城区科里加特市场那块儿,有个小山包,当地人管它叫“塑料岭”。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玩意儿其实是八年来大家扔的生活垃圾堆起来的,愣是给堆成了个假山的模样。上头还长了芒草、藤蔓啥的,看起来就跟个“天然垃圾植物园”似的。
但只要一下雨,脏水和塑料就会混在一起流进下水道,短短几个小时,城市主干道就会变成“污水横流”的景象。这种污染不光看着恶心,更重要的是,它实实在在影响着城里人的呼吸和居住环境。
更糟糕的情况是,塑料污染问题竟然已经蔓延到了我们的“饮用水源”。孟加拉水务部门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城市供水系统抽取的水样中,有30%都检测到了微小的塑料颗粒。而且,有些样本里的塑料颗粒浓度,竟然比安全饮用水的标准上限还要高出整整四倍。
清运系统到底跑哪儿去了呢?咱们看看达卡城市管理局2023年的人力资源数据:整个城市正式在册的环卫工人只有3000人,算下来每人每天得搞定8吨垃圾。
说到设备,咱们市里总共有76辆垃圾转运车,但真正一直在路上跑的只有49辆。剩下的那些车,要么是经常坏修不好,要么就是太久没用动不了了,都停在那边“闲置”着。
这些数据与现实共同勾勒出一幅骇人听闻的“垃圾围城景象”:塑料袋不再是清理的目标,反倒成了“常驻风景”;难闻的气味不再是健康的威胁,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成了背景噪音一般的存在。
【连厕所都找不到,孟加拉女性去哪儿解决?】
2022年9月份,在孟加拉国西北部的一个村里小学里。11岁的拉芙娜趁着下课时间,赶紧跑出教室,溜达到了操场的一个旮旯蹲下。她可不是在瞎闹,而是在解决“上厕所”的问题。
拉芙娜的经历其实挺普遍。在孟加拉国,超过六成的农村女性长期没有稳定的厕所可用。更让人吃惊的是,在小学里,只有大约一半的学校有男女分开的厕所,而且这些厕所还得保证基本安全。
2023年,孟加拉国有超过两成的女娃娃,因为上厕所不方便,加上来月经时没啥遮掩和干净的地方,结果一年里头有超过30天都没去上学。
这种“因卫生问题导致的辍学”情况,严重影响了孟加拉国基础教育的推广速度和女性接受教育的程度。
在城市里头,状况也没比农村强多少。根据达卡市民政厅2023年的数据,整个城市对外开放的公厕就那么一千六百多座,而且大都扎堆在政府大楼、公园还有商业区那块儿。
在城市的贫穷角落、老旧村落,还有城乡交接的地方,几乎找不到能用的厕所。这就带来了一个“很明显”的奇怪景象:很多人晚上只能露天解决大小便,就连天桥底、车站旁边,也常年有“固定的拉屎地儿”。
对女性来说,这事儿不光是健康上让人担心,更重要的是安全上也存在大问题。联合国2022年的报告说了,在孟加拉的城市里,有超过38%的女性在找厕所时碰上过性骚扰或者身体受到威胁的情况。
有趣的是,2023年4月份,达卡市在搞城市规划大会时,又推出了一个新的“城市面貌提升行动”,这里面居然包括了大规模的打广告和给公厕墙面画画这两项内容。
不过呢,现在有个情况,就是那27座老旧的公共厕所,因为翻新工作没跟上,都已经给封上了。这样一来,本来还能用的厕所就更少了,资源变得更紧张了。
厕所并非只是“社会的次要配备”,它是维系“人类基本尊严”的底线。在孟加拉国,不论男女,特别是女性,每天的上厕所经历,简直就是一场“逃避、争抢、忍耐”的多重考验。
【骚乱不是起义,是生活太乱】
2023年4月份,在达卡市南区的穆罕默德那条街上,有近一百位居民拦住了一辆正倒垃圾的货车,他们合力抬起车轮,硬是不让车走。货车司机在车里直嚷嚷:“这是运垃圾的车!”居民们听了,齐声回应:“你休想带走我们的宝贝!”
这个关键所在,其实就是那条街上堆了两个星期的烂垃圾。
2023年这一整年,达卡市发生了19次因为市政基础服务问题引发的抗议和冲突。这里面,因为“垃圾堆积成山、粪水倒流、水电供应中断”这类事儿引起的,占了总数的76%之多。
这些矛盾呢,几乎全都是因为日常生活里的事儿,跟政治啥的没关系,也没啥反对派啊组织啥的掺和,纯粹就是“生活琐事引发的怒火”。
2022年8月份,孟加拉国的加济布尔郊区,因为垃圾填埋场的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当地的居民们非常不满,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把路给堵了,以此来表达抗议。
事情是这样的,政府没打招呼就把附近的河道给填了,用来堆垃圾,结果周围十里八乡的水质都糟了糕。鱼塘变得乌黑一片,菜地也被酸得没法种,地下水还冒出硫磺味的气体。老百姓实在没法呆了,只好离开家乡。
2023年,联合国人居署对孟加拉的城市治理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孟加拉的城市发展快了,但公共服务没跟上。城市的管理体系里,长期存在权力责任不匹配、没人监管、执行不力这些问题。
这就是说,城市一直在扩张,但管理它所需要的人、方法、还有政策却没跟上节奏。时间一长,大家就遇到了个难题:住在这儿太贵,想走又走不掉。
另外,因为基础建设垮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大得吓人,城市里就出现了“高楼林立的天堂和破败不堪的地狱”并存的奇怪现象。
比如说在2023年6月份的达卡西城区,“云端住宅区”装上了空气清洁机和专属的下水道系统。但就在它隔壁的贫民区,喝水和排水的管子却是同一根。到了街口的“应急茅坑”,那不过是两块烂布挡着,想要用还得等上20多分钟。
这不是制度上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是“生活掌控权的丧失”。要是老百姓连最基本的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使用卫生间这些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他们走上街头表达不满,那可不是什么革命行动,只是在生存受到威胁时的自然反应罢了。
孟加拉的问题不在于个别政策没跟上,而是整个城市的各个系统都出了问题,大家每天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就为了应付那些基本的生活需求。
探索独特的孟加拉国之旅,迈向全球舞台. 2020年开启新篇章踏上孟加拉国这片神奇的土地,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这里充满了异域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天地。走出国门,孟加拉国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从繁忙的都市到宁静的乡村,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2020年,是孟加拉国展现自我、拥抱世界的一年。它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古老而又现代的故事,让每一个到访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温暖与活力。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相融,共同谱写着孟加拉国走向世界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