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历经四年,孟晚舟案终于彻底结尾,案件被撤销。但是,这就代表着结束了吗?不实的指控,非法的人身限制,以及各种莫须有的胡搅蛮缠,就此烟消云散,可以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吗?
案件撤销,不得重新提起诉讼
根据最新消息,美检方在12月1日已经向法院提出撤回有关于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物官孟晚的所谓“银行欺诈”指控以及其他附带指控,并且今后也不得就此重新提起诉讼。
外媒报道显示,美地区法官安·唐纳利就此案的书面裁决显示:兹命令撤销上述对被告孟晚舟提出的第三次替代起诉,且不能重新提起诉讼。此外,美司法部也宣布,孟晚舟完成了相关规定,未有违反行为,故撤销全部指控,不得重新提起诉讼。
我们会注意到,在司法体系各个部门就此事的公开表态中,都使用了“不得重新提起诉讼”这样的说辞,这代表着此后美检方都不得再已同样的罪名和原因指控孟晚舟,也不得再进行上诉。可以说,到此为止,孟晚舟案才真正的盖棺定论。
虽然这是意料之中。此前,孟晚舟和检方达成了一项“暂缓起诉协议”,内容是在2022年12月1日撤销对她的指控。由此,孟晚舟终于在去年九月份成功回到祖国,让不少人长舒了一口气。如今又是一年多过去,孟晚舟未违反任何规定,检方和法院也如约一致宣告案件的终结。
从去年九月份至今,一年多的时间足以让我们遗忘很多的东西,也足以让很多曾经发生的事情蒙上灰白的色调,好似没有那么深入人心。但笔者认为,时隔一年,我们也不该遗忘孟晚舟案件带给我们的教训以及警示。
不能忘,也不该忘
很多时候,我们的面临的经济竞争,超过了原本的层面,让我们猝不及防。尤其是面临美的时候,更是不知道他会从什么角度发起进攻,出什么样的招数。以华为为例,禁用,断供,限制进口等,基本试了个遍。
甚至于,连法律和人身限制手段都可以被用来作为经济竞争胜利的筹码。虽然说,在过去我们也时常见到美采取类似的手段,进行栽赃陷害。比如说,在曾经美日半导体竞争中,前者就通过“钓鱼执法”的手段,自导自演了一幕日企窃取技术的戏码。
更严重的是,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无辜的企业家很可能面临非法,不公正的待遇。就像孟晚舟一样,作为一个清白的华为高管,被加以“应美方要求”的理由而被强行拘押,甚至差点被引渡。
虽然孟晚舟如今已经回到国内,但是她被非法拘押的1028天却永远存在,并且无法再挽回。罪魁祸首会为此道歉乃至赔偿吗?恐怕很难。
所以,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也为了避免我们再重复产业竞争的失败,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孟晚舟事件。
你什么时候能指望绑票的赔钱?